APP下载

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14-10-22何永达赵志田庞红学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4年10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模式能力

何永达 赵志田 庞红学

摘 要:统计学是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统计理论和方法在社会经济中应用较为广泛。文章从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着眼,提出“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实践调查——课堂小组讨论——参加学科竞赛——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提升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0-0004-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统计分析方法在国民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个人投资经营决策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分析方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领域的重要应用工具[1]。统计学作为一门关于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财经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2]。高校学生通过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统计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使学生拥有一种适用于多种复杂现象的观察、计量和分析的认识工具,培养学生利用统计学的方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高校关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这些探索和实践主要体现在,引入案例教学,将枯燥的统计理论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以案例演绎统计学概念和原理,把枯燥的理论概念变为生动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直观具体、丰富生动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3]。近年来,参与式教学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也慢慢得到运用,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转变了大学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 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方法, 在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4]。然而,由于统计学课程本身的一些特点,如理论较为深奥、统计思想难以理解、统计方法和公式繁杂、内容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一直难以得到解决。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可顺利通过考试并取得不错成绩, 但会经常听到学生有这样反馈:学了很多统计学理论和知识,除了为通过考试拿学分,不知在将来工作中有多少用处。本文提出“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实践调查——课堂小组讨论——参加学科竞赛——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干中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强化和提升学生的统计理论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与考试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主要是采取课堂教学方式,或者沿用传统的黑板授课方式,或者单纯地依赖多媒体授课。课堂教学一般围绕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提问,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独立思考机会缺失。另外,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非常单一,缺乏创新性。大学教育中,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方式基本上由任课教师命题,学生参加闭卷或开卷考试,教师阅卷评分。考试内容覆盖面小,考试内容比较陈旧,一般为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或其他开放性题目很少涉及,学生死记硬背为主,高分低能现象明显,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枯燥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其内容包含统计基本概念、描述性统计、抽样调查、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统计指数、非参数检验、综合评价等理论及方法,涉及的定理、公式非常多且繁杂。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和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非常容易出现教师在讲台讲得十分起劲,学生在下面聊天、睡觉更加起劲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统计学课堂教学的效果。统计理论难以理解,统计方法及公式繁多复杂,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客观上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学生对统计学课程害怕和抵触,以考试及格为最终目标,根本无法谈及对统计思想的理解,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灵活应用。

(三)教与学之间缺乏互动

目前的统计教学方法呆板,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课堂练习和课后的作业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唯一渠道,教学与实践脱节比较严重。传统统计学课程教学基本上借鉴高等数学课程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师在黑板进行统计理论的解释、统计公式的推导,学生在下面听讲、记笔记,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做练习题,教学方法方式非常单一。这种满堂灌教学模式,是一种单向的传授模式,除了偶尔的上课提问之外,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交流非常少,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是缺乏,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真正理解程度,学生没有机会表达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近年来,虽然一些高校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但也是治标不治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缺少,并未能真正解决教与学之间缺乏互动的问题。

(四)偏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缺失

目前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偏重于统计学知识的传授包括统计定理讲解、统计习题训练和统计公式掌握等,学生采用死记硬背方法学习,很少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掌握统计理论、统计公式,但是无法将这些理论和公式运用到具体实际问题的解决。课堂任其满耳灌,课后应付作业题,期末攻克考试题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能力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却很少涉及。只有将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才能真正发挥统计学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与举措

结合统计学课程特点,以及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枯燥、教与学之间缺乏互动和偏重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培养缺失等,本文提出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具体思路为: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形成合作团队;统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调查任务同时开展,边学习,边选择地方经济难题边开展社会实践,然后将调查研究成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选拔优秀团队参加统计学学科竞赛,最终形成“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实践调查——课堂小组讨论——参加学科竞赛——服务地方经济”的新型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统计理论和实践水平,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力求达到的目标: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僵化教学方式,构建新型教与学互动机制模式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模式;增强统计学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学生掌握统计理论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营造学生团队合作环境,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注重理论应用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内容及举措为:(1)开展班级分组,一般以7人为一个团队,组长:总负责;成员1牵头负责项目1,其他成员配合完成,内容为调查方案设计,时间在1-3周;成员2牵头负责项目2,其他成员配合完成,内容为调查问卷设计,时间在4-6周;成员3牵头负责项目3,其他成员配合完成,内容为描述性统计分析报告,时间在7-9周;成员4牵头负责项目4,其他成员配合完成,内容为推断性统计分析报告,时间在9-14周;成员5和6牵头负责项目5,其他成员配合完成,内容为整套调查研究报告,时间在14-18周,团队所有成员均需参加实地调查,获取统计数据。(2)适当控制教师课堂教师讲解的课时,增加课程实践教学如小组讨论、方案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处理的课时;课堂理论教学进度与社会实践调查相结合、同步开展,包括小组分组、确定调查题目、统计方案设计、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结论探讨等,理论教学与实践调查一一对应,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效果。(3)以“浙江省大学生统计方案设计大赛”学科竞赛为平台,选拔优秀团队参加学科竞赛,着力开展统计学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社会调查、小组讨论等内容。(4)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学生团队的全过程,包括前期准备、中期外出调查、后期数据处理及讨论等,每个团队演示自己的调查研究成果,接受学生们的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赞军.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J].统计教育,2006,

(3).

[2]刘强.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统计教育,

2007,(4).

[3]闫春,刘伟.统计学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案例与实践教

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1,(1).

[4]黎东升.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科技信息,2008,(7).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模式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