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医学类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途径
2014-10-21孟晓红何伟峰马书彬孟华
孟晓红 何伟峰 马书彬 孟华
摘 要:通过以我校普通大专学生为实验样本,来分析大学生就业质量高低因素影响,从定量角度说明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于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医学 医学毕业生 高质量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31-02
1 高质量就业的内涵和研究现状
高质量就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受到学生、家庭、企业和社会的满意度影响,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国际劳工组织把它定义为:促进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生产性、可持续的工作机会,因此,可以理解为实现“满足生活,而且有乐趣的职业”就算高质量就业。
在国外,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学者们都倾向于对人的智力因素研究,有些西方发达国家将智力测验分数作为职业选择、安置或决策的一种依据。
在国内,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与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毕业生就业状况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使大学生获得职业成功,需要政府、高校、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科学合理地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是关键。
2 对于医学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
要进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必须先明确影响高质量就业的因素。虽然影响因素很多,但主要可概括为主观、客观、内因、外因等方面,影响就业质量的外因包括社会、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用人单位,但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才是影响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生方面主要是就业观念、职业素养等,学校方面主要是办学水平、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就业工作的有效性等。另外,社会经济形势、企业的用人机制、以及社会对高职生的态度等,也对高职就业质量的好坏有较大影响。
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去理解更高质量的就业,从微观来看,就是帮助毕业生解决了什么问题,使他们从哪些方面体验到高质量的就业为他们的就业满意度。从宏观层面来讲,就是学校为了提高全体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采取了哪些教学措施,创造了什么环境和条件。这样才能使推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不仅是学校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是全体学生要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3 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3.1 调查对象
在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对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臨床、护理、影像、针灸、药学、中医等专业中2010年-2012年三年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如表1)。
调查数据显示,对学校的培养及就业满意方面,满意的基本满意的占了94%,说明我校的学生培养工作及毕业生就业工作还是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认可,是卓有成效的。
3.2 资料收集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3.3 分析应用数理统计学进行比较,做出推论
从表2统计表明医学类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当前就业压力大的学生占88%,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但他们择业心态和择业意向仍然居高不下却不愿调整。在择业意向方面,医学类毕业生选择愿意到距家较近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仍高达59.6%,由此可看出医学专科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其自立意识差、就业观念陈旧、能力较差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一个侧面也体现出,医学类毕业生的价值追求从主观上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
从表2统计表明医学类毕业生靠自身能力就业62.3%,表明医学毕业生自身技能重要性,有自立自强信念。而60.8%毕业生靠社会关系,依赖心理严重,自身不思进取等现象。
总之,就业能力包括思维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具体在职场上竞争时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既反映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医学生竞争能力,得出的结论是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水平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素质比以前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业质量较好。
4 建议
4.1 调整择业心态是高质量就业的前提
就业能力强的学生,其就业质量显著好于就业能力低的学生,因此大学生应该重视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同就业能力的大学生对就业意愿有着共同的期望,但就业能力低的学生显示就业信心不足。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要注重从实践出发,同时要贯穿于大学的整个学习和教育过程,注意引导大学生树立提高就业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就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忽视系统知识的教育。
4.2 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是提高就业质量的良机
转变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理念,医学专科毕业生应及时合理地调整就业观念,学会适应社会现实,真正应对就业难的局面,树立业,再择业的观念,提高就业质量的良机。学校应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并将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对社会需求比较少的专业可以适当减少招生规模,扩大社会需求大的专业,学校要积极展开市场调研,增设一些社会需求旺盛,前景较好的专业。
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立足现实,准确定位,正确认清当前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要有长远的眼光,学会科学、合理、灵活地为自己规划职业生涯。
4.3 要重视职业规划是明确高质量就业的培养方向
要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把握当下,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展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式”就业指导。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大开拓就业市场的关注和投入,大学生应该重视就业能力的培养,要实事求是,全面评价,有的放矢,突出自己的闪光点,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从而取得高质量就业的成功。
4.4 因素间交叉影响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途径
就业数量无疑是就业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所以更多的把研究定在了各因素对就业数量的影响而忽视了就业质量的其他衡量指标,就业质量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的发生作用,而是多个因素同时发生作用,这里就存在一个交叉影响的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挖掘自身潜能,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中担负起自身发展责任,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美)斯蒂芬·P j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M].7版.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2-74.
[2] 黄敬宝.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 Bloom M.&kitagawa,k(2000).Enhancing employability skills:Innovative partnerships,projects and programs.The Conference Board ofCanada.
[4] 赖德胜,孟大虎.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