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

2014-10-21姜文波杨秋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

姜文波 杨秋黎

摘 要: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针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尝试探索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努力寻求更适宜的对策与方法,以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23-02

人们常将现代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层次的教育根据其学校层次地位及学生素质情况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等,进而也将其中的本科教育相应地划分成研究型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是相对普通本科而言的。应用型本科是为社会培养面向行业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它是以教学为主的一种本科教育。

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及教育思想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规格与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所采取的相关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的总和。目前,应用型本科学校主要采用如下几种人才培养模式。

1.1 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较为提倡的。通过校企合作,既可以直接面向企业、按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培养学生,又可很好地解决学生实习难与就业难的问题。该培养模式又可分为“定制式、项目实训式、嵌入课程式”等模式。

“定制式”一般是学校按企业“定制”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由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中兴NC班”等。目前,实施效果较好。但其规模较小,只适合特定的专业。

“项目实训式”一般是将在校三年级或四年级学生,用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参加企业专门为学校相关专业学生专门设计并实施的企业项目实训,从而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实训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种模式培养学生可以高效速成,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确实有较大的收获。“项目实训式”人才培养模式如惠普实训、微软高级项目实训及印度NIIT高级项目实训等均属于“项目实训式”人才培养模式。

“嵌入课程式”人才培养模式即结合学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分学期嵌入3~5门企业规定的课程,其教师、教材及教学要求等均由企业确定。嵌入的每门课程按校企合作协议要适当地收取学生一定的费用。该模式优点是较系统地、有计划地嵌入企业级课程,使学校教育与知名企业及国际级认证教育相结合,具有较好的品牌效应,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该人才培养模式同样是适合特定的专业及少数的学生,不具有大范围的推广价值。

1.2 “3+1”人才培养模式

“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前3学年在学校进行学习,最后1学年全部在企业参加实践。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的。学校往往采取将传统的7学期(3.5年)的教学内容通过增加周课时、增加教学周数或充分利用小学期等方式实现缩短为6学期(3年)完成,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实习、毕业设计及寻找理想的就业机会。

1.3 多层次分方向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是通过构建立体化教育教学平台进一步实现高、中、低三个层次及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一般而言,高层次主要培养应用科研开发型人才、高层管理人才等,适于专业基础优良、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中层次主要培养面向行业企业一线需要的工程实践、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等人才。适于大多数具备专业理论基础及能力基础的学生;低层次是针对专业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结合学生兴趣,专门培养其某种高级应用技能。专业方向则是按专业特点,面向行业企业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自身兴趣与专业基础情况,可以开设2~3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精细化的需要。设置专业方向主要是通过一组限选类的选修课程来实现的。

事实上,多层次分方向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一种非常适合应用型本科学校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应该是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到企业、从教室到网络、从虚拟到现实等的全方位构建的立体化教育教学模式。

2 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普通本科专业教育强调构建以学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应该在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构建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可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类。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素质类选修课、专业方向上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及专业选修课。普通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其公共基础课及学科基础课程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而应用型本科公共基础课程总课时应有所下降,一般为800~1000学时左右;专业基础课总学时也应有所下降,一般为600至800学时左右;而专业课应适当加强,其设置的科目数量及总课时数较普通本科的同类专业应有所增加,一般可设置600~1000学时左右(包括选修课);同时,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所占比例应进一步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学生选修课程的总学时数应达到300~400学时为宜,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适应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精细化需要。选修课程主要分为公共选修课、方向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对于后两者,应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基础情况、学生兴趣及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通过选修课程简介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咨询性选修意见,效果则会更好。

当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我们所面对的是那些基础已不如从前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去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而我们目前更多的是寻找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这可能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我们应该寻找最适宜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更适宜的课程模式,如开发新的MOOC课程进行教学,也许是目前较好的解决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应用型本科应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因此,其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应充分考虑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

3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课程实验:是指某门课程开设的实验。

(2)实验课程:是指单独开设的、多门课程的复合型实验课程,一般可以开设验证型、设计型及创新型实验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以设计型及创新型实验项目为主。

(3)课程设计:是指针对某门课程的综合应用而进行的产品、工艺、方案或程序等的设计相关的活动。

(4)课程实训(实习):是针对某门课程而进行的、以操作训练为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5)综合实训:是针对专业或专业方向而进行的综合性技能训练的校内实践教学过程。

(6)课程实习:是指按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校外到相关的企业里参加实践的教学过程。

(7)认识实习:是针对本专业的认识与了解而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过程。

(8)生产实习:是针对本专业的综合性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而进行的教学过程。生产实习的目的应该是较丰富的:包括劳动观念、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等。

(9)毕业实习:是针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而到相关的生产现场收集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资料等,以便更好地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而进行的现场实践过程。当然,今天的毕业实习目的也包括为学生提前熟悉生产实际情况及为学生提供寻找就业的机会,从而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10)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高低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质量。

应用型本科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以上十种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实现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进而通过强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由于诸多原因,目前还很难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较为普遍的情况是:虽然安排了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但仍无法实施到位。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很多专业尚未开设多门课程的综合实验课程,因此,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等未得到充分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后续的大型实训与实习未奠定良好的基础设施。

(2)除个别专业外,更多的专业其生产实习环节无法正常实施,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及要求。而能够接受生产实习训练的仅为少数学生。目前,较好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学校自行投资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但也仅能解决部分实训内容,无法实现更全面的训练。

(3)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事实上已变成了就业找工作环节,多数学生急于找工作,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相关的教学任务及要求已流于形式。

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长期的、艰巨的建设任务,有更多的探索与发展的空间,它也是应用型本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4 师资队伍建设与思考

建设一支创新务实,具有较高师德风范,掌握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方法,积极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与开发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应用型本科的师资队伍应特别具备如下特征:

(1)是以相关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为主的、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一支师资队伍。

(2)具备较强的應用性科学研究与开发的能力,能够深入产学研合作,能为社会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

目前,我们教师的科研项目、论文等成果多数是面向所谓的学科研究的,许多科研成果可能无法进行实际应用或其实际应用价值很小。我们的许多教师并不完全具备应用科研能力,这可能是目前学校无法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建设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而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师资队伍整体的应用科研能力。通过校内的应用性科研立项(如,实践教学平台的研制与开发等)、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建立不同应用技术方向的科研团队,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的应用性科研水平。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我们也获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但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所述及的仅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中的一些框架性内容,限于本文篇幅,无法就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地展开。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观念的更新,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会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3(6):20-23.

[2] 程静.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3(13):51.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