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探析
2014-10-21杨燕
杨燕
【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剖析了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了人力资源课程改革的原则,从以模拟公司为载体实施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教学项目、改革考核方式、创新实践平台等方面针对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作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 改革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的综合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同时熟悉企业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环节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
二、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建立在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这些学科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理论联系,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很难从整体上较好地把握。同时,传统教学一般是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几大基本职能分割成独立的章节進行教学,忽略了知识模块之间的系统性。因此,学生很难站在整体高度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手段简单,仍然以教师为中心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方法省时、省力,费用少,但缺少和学生的双向沟通,因此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趣、枯燥。虽然案例教学已经被不少高校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手段,但是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另外,实践教学的模式也亟需创新。实践教学不仅是指案例教学,还应结合社会实践来不断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单一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采取闭卷考试方式:以期末末考卷面成绩为主,同时加上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但是很难全面地评价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把握程度。一卷定夺的考核方式导致大多学生可能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期末考试前对知识点的背诵和复习上面,而忽略了平时的自主学习和知识的灵活运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设计的原则
1、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相结合
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人力资源七大核心职能:工作分析、工作规划、招聘和甄选、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保密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等。在新的教学设计下,通过不同项目和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渐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将得到提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更多地是被动接受知识。人力资源课程改革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通过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前将项目和任务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扩充性学习从而获取有用信息,为设计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做好准备。倡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研讨、答疑、辩论等,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所收获。
3、强调团队参与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侧重于学生个体参与教学,而我们的课程改革是以构建模拟公司为载体,学生在各种教学环节是以自己所在的模拟公司为单位,以团队为单位。这对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无疑是很好的锻炼。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研、方案的设计到最后方案的展示,都需要学生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现代企业最强调的团队精神将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4、体现趣味性
大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不再是填鸭式教学,而是寓教于乐。为使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将在课程改革中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很多互动环节,同时综合使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管理小测试、管理游戏、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有所收获。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探析
为了尽可能缩小教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我们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和职业要求,设计了一套“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我们打破了传统的章节独立教学的做法,以模拟公司为载体,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转化为有序联系的教学项目,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
1、以模拟公司为载体,实施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组建模拟公司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这种思路借鉴了“ERP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方式。“ERP沙盘模拟”课程广受师生好评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体验式教学。因此,我们把这种思路推广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在上课之初,让学生按照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一般5—8人,代表一个模拟公司。为保证后续教学项目开展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我们把每个模拟公司的初始状态设置为基本相同。即公司的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人员规模是一致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招聘主管、招聘助理、培训主管、薪酬主管等课程规定的职位。在以后的教学中,各个模拟公司按照工作过程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项目。通过模拟公司的对抗竞争,将人力资源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为一体,将学生的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了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素质提升的转化。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项目和任务
我们以项目为主线引导教学,按人力资源原理基础知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训练—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制定能力训练层层展开。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职业岗位场景中,工学结合,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以提高。我们以人力资源工作過程为导向,设置了从年度计划制定到劳动关系处理十一项工作项目,每一个工作项目下又包含若干工作任务。工作项目之间是连续的工作流程,又可以看成是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随着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流程,而且能够初步学会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不同模块的管理方案,具备人力资源常规管理的基本能力。
由于教学学时有限,老师应该在课前提前将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余进行调研、讨论、学习,完成相应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的设计。上课时学生以ppt形式展示其设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老师针对设计方案进行点评和指导,并就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大家交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项目和任务设计如下。
第一,成立模拟公司。工作任务:学生分组,成立模拟公司;初始状态设立,小组成员分配管理角色。
第二,项目一:年度计划制定。工作任务:人力资源供给、需求预测;编制人力资源招聘计划。
第三,项目二:工作分析。工作任务:编制组织结构图;编写工作说明书。
第四,项目三:企业招聘筹备。工作任务:制定招聘计划;招聘信息发布;设计面试提问提纲和面试评价表。
第五,项目四:个人应聘准备。工作任务:个人职业兴趣测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面试礼仪及技巧准备。
第六,项目五:现场招聘。工作任务:招聘、应聘双方现场交流。
第七,项目六:人员甄选。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甄选方案;组织人员甄选。
第八,项目七:人员录用。工作任务:与录用者签订劳动合同;招聘成本和招聘效果评估。
第九,项目八:员工培训。工作任务:制定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方案。
第十,项目九:绩效管理方案设计。工作任务:设计绩效考核方案。
第十一,项目十:薪酬方案设计。工作任务:薪酬调研,撰写薪酬调研报告;编制工资表。
第十二,项目十一:劳动关系处理。工作任务:劳动纠纷仲裁和处理。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合理评价教学效果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改变了以往必修课闭卷考试一卷定案的传统做法,把考试内容贯穿到日常的学习中。学生综合成绩 (100分计)=平时成绩×50% + 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出勤(20%),课堂表现(20%),个人作业(20%),小组项目完成(40%)。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更加强调过程考核和团队考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及团队协作意识。这种考核方法更加客观和立体,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学生作出评价,更合理地评价教学效果。
4、创新实践平台,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训练机会,必须创新实践平台。一方面,要强化校内实训室建设,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仿真模拟实训室,配置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给学生提供校内仿真模拟的机会;另一方面,要走出校园,拓宽和企业合作的渠道。通过邀请企业资深人士讲学、校企共编实训教材、学生定岗实习等多种方式,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真正地能与企业无缝对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姜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的人力资源课程改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 杨东辉: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0(35).
[3] 潘琦华、刘茗飞: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实践[J].广东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1(2).
(责任编辑:胡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