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发展

2014-10-21定德玛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4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困境

摘 要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一体化不断融合,十八大已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新农村,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从总体来看仍相对滞后,在这样的背景下繼续深化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困境 建设发展

作者简介:定德玛,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217-02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村的全面发展是保障国家安定团结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发展较为失衡,农民的幸福指数仍有待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合理建设,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农村建设面临的困境

在我国,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差距较大,而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新农村建设更是契合当今时代的主题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促进农村发展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农村建设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农民缺少话语权,自身地位未体现

农民由于传统思想做主导、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维护自身权益意识不强、与政府沟通交流不畅,对国家发布的政策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和清晰,导致农民无法很好地维护自身的权利、表达自身的需要,因此广大农民难以在农村建设中给自己定位。政府角色正处于从行政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政府行为仍存在不利于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政府的不恰当干预使得农民被动地开展政府实施的项目和接受提供的服务,在许多重大发展政策上缺少话语权,难以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虽然中央逐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相应出台有关惠农政策及措施,但由于第二产业和

第三产业的不断推进,导致农民的地位受到很大挑战,历史形成的农村基础薄弱性,使得农民仍是当下发展进程中的弱势群体,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缺乏公平公正公开,农村干群关系严峻

公平公正公开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极少数基层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忽视农民权利,没有按照民主管理的要求,实行村务公开、民主选举,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中饱私囊,损害农民权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彰显了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公共服务发展不足,农民社会保障缺失

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应当考虑到大多数农民的基本需求保障,关注农村基本的公共服务发展。由于大量中青年农民外出打工,由此产生的留守群体的特殊需求往往没有得到重视和满足。其次,农村社会服务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政府工作人员行政性事务多于服务性事务,而专业化社会服务人员目前在农村极度匮乏,难以满足农村需求,更难以给农民生活带来便利。再者,政府公共供给效能的公平度失衡,农村应当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政府在公共投入上的不均衡,导致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十分滞后,农村上学难、看病贵、社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非常突出。

(四)对农村建设理解不全面

近年来,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少数地方对农村建设理解不够全面,把重点完全放在经济建设以及村容村貌等硬件条件的改善上,忽视了同样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少数地方只考虑经济发展而没有切实帮助农民提高科技文化水平,更没有采取措施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没有真正做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五)社会地位差距拉大,农民心理问题增多

当今社会产生城市人心理优越于农村人、看不起农村人的氛围,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相比城市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不断增加,农民的劳动强度和最终待遇失衡,导致部分农民群体容易形成自卑、不满甚至是报复心理。

二、社会保障进入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针指引下,国家意识到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条件已经成熟,已经处于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最佳时机。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农村改革正处于发展阶段,农村社会问题显现出新的特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当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规模依旧较大,尽管扶贫的投入不断加大,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民难以脱贫,减贫致富的任务和形势在当下仍然十分艰巨、严峻。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妥善解决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势必会影响到农村的和谐稳定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社会保障规避社会风险、调整利益格局,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我国发展新阶段和国情新变化促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行转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各项政策惠及三农,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目前仍有少数农民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留守儿童的教育,自然环境恶化造成的生存生活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面对这一新形势新特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继续完善,许多社会保障项目开始针对特殊困难人群,但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农村居民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符合切身利益的保障问题还没有得到落实。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可以更好地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发展。

三、近年来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保障权益项目增加

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在之前,不仅项目少,资金来源也不稳定。近年来,农村社会保障项目遍地开花,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农村社会保障意识不断增强,建立起了针对广大农村居民从出生到养老,从医疗卫生到文化教育,从生活保障到就业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迅速扩大并产生积极作用。如新农合制度,早在2008年就提前实现了全覆盖的目标,成为我国参保人数最多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再如农村低保制度,全国所有涉农县全部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又如新农保制度,2020年之前可以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将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当中。

(三)保障标准得到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在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标准不断提高,保障标准体系更加合理,保障了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投入扶持力度加大

在国家政府的重点关注下,各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扶持力度继续加大。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都把农村社会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予以倾斜照顾,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补助大幅增加,为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认识仍有不足

当前有许多部门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认识都还有一定的偏差。部分观点者认为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还不迫切,认为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处阶段还不具备建立全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其次,部分人认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代价太高成本太大,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低,财力弱,现在政府的财政能力无法承担如此众多农民的保障负担;再者认为中国现在需要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最好以市场化和社区保障为主。这些观点在不同领域中经常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策的制定。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还需改进,管理水平仍需提高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管理体制繁瑣、运行机制不畅、政策落实速度缓慢、技术水平不高、专业人才较少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第一,农村社会保障的机构协调有限;第二,农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薄弱;第三,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督体制不完善。在开展工作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成本高运行杂。农村保障对象分布广、人数多,管理成本高。基层工作由于变化性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管理,在制度运行时会出现一些不合理行为。第二,宣传弱认知低。缺少广泛、深入地宣传,导致大多数干部群众以及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对保障制度的认知水平较低。第三,技术落后管理差。工作人员多不具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技术,难以满足新农村的管理需求。

五、对今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认识

(一)高度重视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面对当今机遇与挑战,必须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首先,这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其次,这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和发展方式良性转变,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三,这是应对国际竞争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大,需要我们更好更快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二)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保障事业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依旧艰巨。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需要积极推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事业统筹发展,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三)发展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

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来,大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农村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制度,在自然灾害救济中积极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大力推动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建设,加快在农村发展公益慈善行业、商业性养老、医疗保险产业,发挥好家庭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重要职能,避免家庭保障责任过度复杂化、社会化。

六、结语

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家进行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被放在更显著的地位,农村社会保障作为我国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应不断完善,形成较为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延中,魏霞,龙玉其.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社会保障研究.2009.

[2]王军.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成就与展望.财政研究.2010.

[3]张凤.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3.

[4]官修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介入探索.中国城市经济.2011.

[5]刘荣,唐尧.加强社会工作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知识经济.2011.

[6]李迎生,李文静,吴咏梅,叶笛.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需要、模式与介入路径.学习与实践.2013.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乡村建设发展的SWOT分析
浅谈电教与环境文化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探索
北京地区林下经济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