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对拔牙患者牙科焦虑影响的研究
2014-10-21彭佳美
彭佳美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降低拔牙患者牙科焦慮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80名前来拔牙的牙科焦虑患者,治疗组40名患者在诊疗前给予心理疏导,对照组40名患者未做诊疗前心理疏导。结果:治疗前进行诊前心理疏导的40名患者均能够较顺利地接受治疗,而未做诊前心理疏导的患者仅有 12名愿意接受治疗,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是降低拔牙患者牙科焦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心理疏导;拔牙;牙科焦虑症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0017-02
牙科焦虑症( dental anxiety, DA)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或治疗某些环节有不同程度的害怕,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的体征。产生焦虑的原因有:患者性别、直接牙科经历、间接牙科经历、疼痛耐受程度以及紧张程度,医生陌生的面孔、他人的言行以及受教育的水平等,都会干扰患者的心理,产生畏惧焦虑,临床发生率约占拔牙患者的36%[1-3]。牙科焦虑症是牙科治疗的障碍因素,易被忽略而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早期就诊率及复诊率,从而诊治质量下降,拖延了治疗时期,导致疾病加重,医患关系紧张[4]。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需要拔牙治疗的 80例牙科焦虑症患者,其中女49例,男31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其中女 25例,男 15例,最大62岁,最小7岁,平均年龄 48.2岁。对照组:女 24例,男 16例,最大年龄 70岁,最小 6岁,平均年龄 45.6岁。两组患者均有牙科焦虑症症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拔牙前,医护人员与之主动交流,耐心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告之患牙的不可保留的原因及整个治疗过程,使患者详细了解拔牙治疗的常规,耐心解答患者问题及疑虑。还可请已完成治疗的患者同准备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交流,使其增强自信[3]。治疗中动作轻柔,细心安抚患者,也可采用音乐疗法等转移注意力,帮助寻找导致焦虑恐惧的原因,让患者打消畏惧。不断鼓励夸奖病人,让其解除心理压力,对于儿童,医护人员更要耐心、温柔,得到患儿信任,消除紧张情绪,并用和蔼可亲的语言来诱导。对照组则按照常规,交代患牙不可保留只能拔除,并让患者读取拔牙须知后进行拔牙治疗。
2 环境设置
在心理疏导的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工作,以配合拔牙治疗的顺利开展。
2.1诊室环境
明亮宽敞、舒适整洁的候诊及诊疗环境,候诊厅内的口腔疾病专业知识介绍,轻松的电视节目,柔和的音乐,舒适的就诊环境及姿势等,都可以帮助患者松弛紧张的情绪,较大程度地降低患者交感神经的张力水平。
2.2 就诊预约制及一医一患一诊室
积极进行就诊预约制及实行一医一患一诊室,避免患者长时间的候诊,增加不良抵触情绪。同时在患者就诊时单独诊室,可保护患者隐私,也利于患者的心理放松,利于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
2.3无痛操作
患者产生拔牙焦虑的主要原因是疼痛,拔牙及麻醉过程中口腔医师要注意细心操作,尽量减少疼痛不适。在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前在注射区加以少量表面麻醉,并缓慢注射,可有效降低局部麻醉的不适感觉,也为患者接受下一步治疗打下基础。拔牙操作时尽量微创,多用车针去除阻力,减少敲击等震动动作。
2.4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尽量使用一次性口腔治疗器材,拔牙器械单独真空消毒包装,也可使病人增加安全感,消除在卫生消毒方面的顾虑。
3结果
通过心理疏导的 40例牙科焦虑症患者,全部顺利接受治疗。而另40例没有做心理护理的焦虑症患者中,只有12例接受治疗。经统计学分析,x2=4.82,P<0.05。可得出结论心理护理是降低牙科焦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4讨论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和成熟,人们的就医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治好牙病,还要求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中完成优质治疗,因此牙科焦虑症也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问题。帮助牙科焦虑症患者重新面对治疗,改善焦虑建立信心,是口腔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口腔医护人员要利用现有的各种无痛和微痛治疗技术,如无痛麻醉仪、微创拔牙法等,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拔牙治疗服务。另一方面,口腔医护人员更要掌握必备的社会-心理学知识,把握患者的心理情况,对患者作出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必要时可请心理科同事协助完成对病人的诊治。
牙科焦虑症的病因很多,包括口腔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因此对牙科焦虑症患者的治疗也需要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才能真正得以解决。随着口腔学科的不断发展,口腔医生面对的患者情况也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专业的口腔医护人员、心理医师、患者、家属、社会宣教机构、卫生宣传机构等诸多方面共同努力,来共同改善牙科焦虑症患者对接受牙科治疗造成的影响。总之,随着口腔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治疗牙科畏惧症的方法,帮助这些患者走出心理困境,轻松配合医师面对拔牙等牙科治疗。
心理疏导能明显减少患者对口腔科负面认知的频率及信念,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从而降低疼痛水平,作为口腔医师更应立即行动起来用最有效的措施,把牙病治疗中的痛苦降到最低限度,并加强医患沟通,密切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地把患者的消极因素尽量减少,鼓励患者坚定信心,勇敢轻松地接受口腔治疗,减少口腔病痛。
参考文献
[1]余少秋.口腔科门诊病人牙科焦虑症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6,14(2):127-128.
[2]崔翠,祁红岩,黄晶洁等.成人牙科焦虑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0,20(12):714-717.
[3]诸晓花,吴玉波,贺健等.成人拔牙前焦虑状况的调查分析[J].上海护理,2014,14(4):29-31.
[4]高杰,刘洪臣,王成龙.牙科畏惧症治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16(10):6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