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角膜在穿透性角膜移植中的应用
2014-10-21杜建芳陈敏王春娥赵体玉
杜建芳 陈敏 王春娥 赵体玉
【摘要】目的:介绍我院眼科在2013年1月-12月接受14例(26眼)心脏死亡后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角膜,为26位角膜盲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手术方法、结果、结论。手术方法 :为角膜盲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3月未发生排斥反应,角膜透明,效果良好。结论:DCD角膜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正在器官移植捐献工作中得到广泛推广,也使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有可控性,患者有选择性和充分的准备时间。
【关键词】 DCD角膜; 穿透性角膜移植; 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0024-01
据可靠文献报道,角膜盲是世界范围内第三致盲性眼病,我国又是一个角膜供体来源匮乏的国家,现有角膜盲患者超过400万人。角膜移植是角膜盲的主要治疗方法[1-2]。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角膜供体材料严重短缺,绝大多数的角膜及眼表疾病导致的眼盲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角膜盲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可喜的是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近年来我国角膜捐献志愿者不断增加,捐献的角膜给越来越多的角膜盲患者带来了光明。心脏死亡后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指的是以心电图消失为判定的捐献者死亡标准。由于其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正在器官移植捐献工作中得到推广[3-4]。我院眼科采用这种来源角膜供体为26例角膜盲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均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方法、手术配合及DCD角膜的安全性和优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DCD角膜供体资料
共计14例(26眼)DCD角膜,供体年龄0-61岁,平均36.5±19.0岁;
原发性疾病包括脑外伤9例、心肌梗塞2例、脑干出血2例、呼吸循环衰竭1例。14例DCD捐献者28眼,因2眼暴露性角膜炎用作科学研究,共26眼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
1、1、2 受者临床资料
本组26例26眼,年龄20-80岁,平均40.7±17.1岁。其中真菌性角膜炎6例、病毒性角膜炎10例、细菌性角膜炎1例、圆锥角膜8例、角膜营养不良1例。
1、3 手术方法
在全麻插管下进行,采用手动或真空负压环钻切除病变角膜[5],植片用合适环钻从供体角膜内皮钻取,植床用小于上述0.25mm环钻从角膜上皮钻取。均匀切至角膜3/4厚度时,用前房穿刺刀在角膜10点位切透全层,前房注入卡米可林缩瞳,用粘弹剂注入前房支撑前房或者进行分离虹膜及止血,用角膜剪完成植床。将植片放入植床,用10-0尼龙线把植片缝合固定于植床,间断缝合16针,检查切口水密状态,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5万u或地塞米松2.5mg。术毕清除前房内粘弹剂,观察前房深度及眼压。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访视 术前1天到病房访视患者,向患者做自我介绍,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介绍手术室情况及进手术室前的一些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以积极心态主动配合手术。
2、1、2 器械及敷料准备 眼科常规器械包、角膜移植包、无菌衣若干
2、1、3 特殊用物及药品准备 前房穿刺刀1把、10-0尼龙线1根、粘弹剂1-2支、无菌记号笔或亚甲兰1支、手动或真空负压环钻若干、输血器1个、卡米可林1支、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各1支等
2、1、4 显微镜准备 术前检查电源,脚踏板,显微镜性能,将其处于备用状态。
2、2 术中护理及配合
2、2、1 摆好体位 让患者平躺在手术床上,头下垫一头圈,肩下垫一软布,调整好头位,使上下眶腺在同一水平,角膜与显微镜光源呈垂直位,让患者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并用约束带捆绑,松紧适宜,避免无意识中抬臂污染手术野。下肢自然舒展,拉平衣裤。
2、2、2 DCD角膜准备 DCD角膜取材时大多是用美国进口Optisol中期保存液保存的角膜片,一般可以保存14天。因此对于需做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患者可以进行择期手术。此时,巡回护士将装有角膜片玻璃瓶的瓶口消毒,轻摇后倒入手术台上无菌杯内,术者将角膜片内皮向上放置,然后放在真空环钻的植片皿中,制取合适大小的植片。术中巡回护士应熟悉真空环钻的应用,认真核对环钻的大小以及消毒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并且紧紧围绕手术的每一个步骤,密切配合医生,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用物,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6]。
2、2、3巡回护士配合 打开器械包,投放所需用物,协助医生消毒铺巾,调节显微镜。密切观察手术进展情况,及时提供术中所需用物。术中麻醉深度很重要,手术一定要在深度麻醉中进行,避免眼压突然增高导致眼内容物脱出。因此要密切观察输液情况,保证药物的顺利进入。手术顺利结束后,做好术中用物及器械的清点、整理工作。角膜移植器械很精细,在清洗、保养、消毒灭菌时要特别注意[7]。
3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3月未发生排斥反应,角膜保持透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794-4016个/mm2,平均2305+827个/mm2,其中低于1000个/mm21例(3.8%);1000-2000个/mm29例(34.6%);大于2000个/mm216例(61.5%)。手术前视力为光感(+)-0.12,平均0.06±0.01。手术后三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15-0.8,平均0.51±0.13,手术后视力与手术前比较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是一种开展较早,高风险的手术,通常5年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是角膜盲患者复明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角膜供体来源匮乏,导致无数角膜盲患者得不到救治。现在DCD角膜的获得给很多角膜盲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是,同所有器官移植手术一样,供体的安全性和活性保存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DCD患者由于计划捐献肝、肾、角膜等器官,因此对创伤疾病的筛查非常严格。而且,由于捐献前是在医院接受治疗,因此病史的采集比捐遗体捐献供体更加充分。这些因素都提高了DCD捐献供体作为角膜来源的安全性。同时,通过上述介绍也证实了DCD角膜在穿透性角膜移植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有效果的。并且,DCD角膜片取材时是保存在Optisol中期保存液中,可以保存14天。因此也使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有可控性,患者有选择性和充分的准备时间。
参考文献
[1]郭滨 程钧 孙亚杰 谢立信 增视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透明率及影响因素,国际眼科杂志 2012,12(4):636-638
[2]刘祖国 张惠 重视我国角膜病的基础研究,中华眼科杂志 2006,42(8):673-5
[3]袁小鹏 周健 陈传宝 韩明 王小平 王长希 何晓顺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101例,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4,8(1):4-8
[4]袁小鹏 周健 陈传宝 韩明 王小平 焦兴元 王长希 何曉顺 机器灌注保存供肾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中的应用40例,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4,35(5):273-276
[5]赵娟 鲁建华 真空环钻在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的应用[J],临床眼科杂志 2003,03期
[6]王燕群 肖秀英等 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手术配合,当代护士 2009,07期
[7]吴丹云 李素玲等 手术器械不同清洗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