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音乐多维角度探讨通俗唱法中的美声支持

2014-10-21朱帅

北方音乐 2014年10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

朱帅

【摘要】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由于通俗唱法由美声唱法发展而来,故通俗唱法中保留了美声唱法的特点,得到了美声唱法的支持。有鉴于此,文章在简要谈及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基础之上,从发声方法和音乐表现方法两个维度来探讨通俗唱法中的美声支持,以此感受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同之处。

【关键词】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发声方法;音乐表现方法

各个不同的时代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艺术种类,而作为具有时间特性的听觉艺术即音乐而言,亦在岁月的流淌中产生了音乐分支,而通俗唱法就是在美声唱法的土壤之中茁壮成长起来的,故而通俗唱法在很多维度方面需要美声唱法的支持,才能继续在音乐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概述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演变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由戏剧演变到抒情音乐剧,使得音乐与戏剧达到結合,独唱形式开始登上舞台,复调合唱形式不再主宰音乐世界。其次,由抒情音乐剧演变到歌剧,为美声唱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标志着独唱时代的正式来临,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以后随着利用胸声唱出男高音的训练方法的出现,再伴以乐队扩大、伴奏配唱的丰满,独唱者的音量予以充分穿透出来。最后,由音乐与诗歌高度结合而成的艺术歌曲,音乐会演唱风格得以形成,采用钢琴伴奏形式,并要求歌唱者具有音色多样、吐字清晰的歌唱技巧,以便最大限度地表现作品的音乐形象。

就时间持久度而言,通俗唱法相对美声唱法并不长久,直到话筒扩音设备的使用才使得通俗唱法得以凸显出所特有的圆润和亲切的色泽,这样,歌唱者不再迷恋于稳定的节拍和音调,不再强调声音和技巧的炫耀,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与喜爱,并形成了爵士、摇滚、舞曲等多种风格,通俗音乐产业和通俗音乐文化也就相应得以形成。

二、从发声方法探讨通俗唱法中的美声支持

(一)运用美声唱法的歌唱气息

对于音乐艺术而言,气息控制至关重要,善于运用气息的歌唱者所具有的发展空间必定能够相对持久。而良好的气息控制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选取适合自己演唱的科学呼吸法(即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的共同控制呼吸法,细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联合呼吸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将三种呼吸法截然分割,而是可以适当根据音乐表现需要予以合理运用,并最终通过大量的训练培养而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通俗唱法由于从美声唱法之中演变而来,故而美声唱法的歌唱气息控制法被得以良好地保留下来,并得以很好地运用,从而支持较高的气息质量。如邓丽君就是善于独到运用气声把自己的心情得以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达到意想不到的音乐效果,获得受众群体的心灵共鸣和切身体验。

(二)运用美声唱法的咬字、吐字方法

美声唱法追求发声和共鸣的统一,追求咬字和吐字的清晰准确。而通俗唱法也不例外,对于这两者的强调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必然要求在通俗唱法的科学训练当中,不能忽视运用美声唱法的咬字和吐字方法来进行作品练习。同时,鉴于通俗唱法具有直接抒发情感和歌曲语言质朴的特点,亦不可缺少美声唱法归韵和收声准确的特点。总而言之,通俗唱法吸收和保留了美声唱法的精华部分,使得歌唱的基本要素被予以充分传承下来,其中,美声唱法的四大原则在通俗唱法中更是体现无疑。

1.共鸣性原则

歌唱若想达到感情的流露与体现,需要具有丰富的共鸣色彩和表现力,在歌唱咬字时有意识地带有和谐的共鸣,使得发声器官与咬字器官实现协调控制,灵活运用发声共鸣关键部位即咽腔,从而能够很好地凸显旋律起伏、色彩变化的声音。如我国音乐家费翔在音乐共鸣方面就做得很好,有着伸缩性和厚实的声音,在代表歌曲《橄榄树》中尤为突出。

2.清晰性原则

清晰性,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声音唱出来能够让受众群体容易听懂所唱内容,不要出现歌词唱完以后不知唱的是关于哪方面内容,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应,这样,没有达到清晰性原则,即便在歌唱其他方面做得很好,也不能弥补由此而带来的缺陷与不足。故而清晰性原则对于歌唱家而言,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不容忽视。也只有做到清晰性原则,歌词理解和意境领悟才能依赖听觉实现联觉效应,获得艺术无穷魅力和无限享受。譬如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各自代表歌唱家帕瓦罗蒂和莎拉布莱曼就是在咬字清晰性方面做足功夫,才会在歌坛取得让人敬佩的艺术成就。

3.连贯性原则

聆听歌唱属于艺术欣赏,只有连贯性地按照谱曲节奏和旋律唱下去,就被视为一首完整意义上的歌唱。虽然有时在起初的演唱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微小的失误,但都可以忽略不计,毕竟整首歌曲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艺术水准。因此,连贯性原则的到位与否,影响着歌唱的成败。咬字连贯性过渡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声母和韵母咬字过渡自然,二是整部乐曲过渡自如。也就是不仅在单一的字句上要求衔接自然,而且在整首歌曲的协调上也不能出现突兀和散乱,给人一鼓作气的感觉,这样受众群体才会感觉自己的情感被激发,自己的思维被指引,不愉快的阴霾心理被一扫而光。如世界著名歌唱家、歌剧艺术大师吉诺·贝基先生在连贯性原则方面保持始终如一的态度,不矫柔做作,赢得广泛赞誉。

4.统一性原则

咬字统一性原则包括咬字动作规范统一和咬字共鸣位置统一。咬字动作规范需要在训练中加大力度和强度,对每个字都要十分准确地掌握其发音要领,不能带有地方方言或受到地方方言干扰,特别是对其发音有着难度的字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以便保证不同组合形式的元音和辅音的统一,确保不同乐曲的统一。况且歌词写作并不是随意而为的,是要讲究押韵的。因此,咬字发声统一在歌曲演唱当中并不是无足轻重的,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如若没有做到或做好咬字发声统一,那么歌唱就会给人以支离破碎和有失严谨的感觉,即便这首歌曲是听者的挚爱,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同时,也要注意共鸣位置统一问题,咬字共鸣最佳位置在头腔位置,每字共鸣都统一于头腔。关于此方面的实证理论研究很多了,在此就不再加以论述了。

(二)运用美声唱法的真假声结合方法

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通俗唱法,基本功都着眼于发声方面,强调打开喉咙和集中声音,在呼吸上建立支持。只是美声强调的低喉头在通俗唱法中不被刻意地强调而已。因而,运用美声唱法的真假声结合方法,可使音域宽广和音量增高,不过需要注意借助电声设备和“共鸣”来润色。此外,通俗唱法中通常采用啞音、装饰音、滑音等特殊技巧来表达情感和增加音乐的感染力。因此,通俗唱法保留了美声唱法的特点。

三、从音乐表现方法探讨通俗唱法中的美声支持

(一)同样要求音乐的文学性

歌词的内容是具有创作者情感寄托的,是因一定的意境启发而留存下来的,同时,谱曲也并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有着情感共鸣而作的。这样,歌曲是词与曲高度结合的结晶。不过,歌词还具有一定的文学性,需要与诗歌相互嫁接蜕变而成艺术,基于同样道理,曲作家也相应是一个文学功底深厚的艺术家,不然也不会捕捉到词中所承载的深刻意境,体验不到词中所蕴含的情趣,更领悟不到词中所富含的深邃思想。故而,在由现代新诗歌谱曲而成的通俗歌曲中,词曲作家更为注重现实情感和生活的描述与表达,那么就相应要求歌者能够从词曲中体验和很好分享这一情感,进而使用恰到好处的声音演唱出来。

(二)同样强调音乐形象的塑造

在芸芸众生中,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无论是基于何种艺术的创作,都必不可少地反映关于人的主题,在不同的艺术体裁中创立多种人物和不同情绪。相对音乐艺术中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而言,这就需要具有较高的音乐表现力和声音技巧,从而最大限度地表现作品的音乐形象。而脱离音乐形象的演唱,演唱效果是苍白无力的,不能有很好的“粉丝效应”,更不能博得大众认可。总而言之,通俗唱法要特别注重和强调音乐形象的塑造。

四、结论

在艺术的大家庭中,存在着绘画、雕塑、书法、音乐等艺术种类,而究其音乐艺术而言,都有着共通之处,只是相互之间表现为或多或少的联系而已。由此可见,无论是基于美声唱法还是基于通俗唱法,且通俗唱法孕育于美声唱法之中,这就更加奠定了美声唱法对于通俗唱法的多种维度支持,特别是发声方法和音乐表现方法而言,更为表现凸显。故而在学习通俗唱法时,可以注意关注美声唱法,以便更好地贯通两种唱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在竞争激烈的歌坛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浅谈美声唱法中喉头的位置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思路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京剧老生与美声男高音在唱法上的比较研究
音色在美声唱法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