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2014-10-21牧政洪
牧政洪
【摘要】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了“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新要求,但教学中如何解决差异是每个教师都感到很困难的事情。一方面是缘于我们对于差异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我们缺少应对差异的具体操作方法。本文从差异的产生入手,讨论了差异教学的本质特征,并进而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个体差异 差异教学 实践方法
一、 差异教学的产生背景
(一)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近几十年来,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使得各教育流派和学说都把学生的发展及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和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如 70年代美国兴起的个别化教学模式等。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教授加德纳揭开了产生个体差异的根源,并给差异的存在找到了最为合理而又科学的解释。
二十世纪后期,我国的素质教育被提到了教育的首位。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追求每一个学生个性与潜能健康、充分和持续地发展。我国借鉴国外研究的成果,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关于个性差异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分层教学等教改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 差异教学的提出及特点
1.差异教学的提出。以往的尝试多着重于教学目标的层次、教学形式的选择等方面。而学生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如认知风格的差异、学习类型的差异等,所以照顾学生的差异仅从几个侧面考虑是不够的。(华国栋 2001)因此需要找出一种更新的突破、更确切的行动基础和更完善的教学策略。差异教学是近年来在借鉴多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差异教学的实质概括起来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学生的自身发展的可能性上。其主要理论基础源于本杰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和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差异教学的优势。首先,差异教学比“个别化教育”有更大的效益性。从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的角度看,最佳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个别化教学,但这种教学的成本之高是许多人都无法承受的。没有哪个教师能够提供每个学生所需要的辅助性帮助,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应付。另外,差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拉平学生间的差异,而是注重所有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有效方式,是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的统一。其次,差异教学对学生的分层不是以单一的学习成绩为依据,而是根据任务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在同一个班里,采用弹性分组形式,包括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和自愿分组等形式,使学生能够从多种学习形式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三) 实施差异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素质教育中,创新性是核心,差异性是难点,解决好差异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中学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实施差异教学是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途径。
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实施差异教学使我们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这些转变,以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并满足现代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也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了一个平台。根据差异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经过尝试和努力之后,我们将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差异教学对教师真正的挑战在于激励教师去探求教与学的真谛。差异教学也让教师欣慰地看到:我们的课堂可以同时实现成功与公平的双重理想。
二、 差异教学的分类及原则
(一)对差异学生的分类
学生的差异是十分复杂多样的,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不同,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提出一个通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原则只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而灵活掌握。具有普遍性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按照不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层,这种分类方式比较适合于新知识的讲授和保证学科知识的连贯性。②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把学生分为学习方式不同的类型,根据学习任务需要进行同质或异质的组合,这种分类比较适合于学生课堂活动和任务型教学。③按学生的性格和兴趣分类,有利于合作学习,从而达到优势互补。
(二) 差异教学的原则
1.差异教学的平等性。随着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教育更加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需求, 由知识本位回归人本位。同时,人们对教学平等获得了新的理解,开始追求教育过程中不同的个体独特价值的自由实现。
2.差异教学的激励性。真正的教学质量应该体现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的水平上,不能只看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或者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是要看有多少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有多少学生在主动地学习。因此,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差异教学为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了选择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展。
3.差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具体到每一堂课, 有效教学行为则是那些能促成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的教学行为, 而从教育目的到课堂教学目标都是判断教学行为效性的现实依据。”(陈晓端 2006)除此之外,差异性教学的成效还在于提供多种水平的挑战,使学生在完成了展现自身能力的任务后,自然产生肯定和欣赏自己能力的自我效能感。
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
(一) 针对基础差异的教学
1.基础差异的形成和影响。几乎所有的高中英语教师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刚入学的新生中,有的已经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有的看着音标还不会自己读单词。这种原有的困难使学生在高中的学习中失去了学好英语的信心甚至产生了恐惧感。这也使教师付出了巨大的時间和精力的代价,同样在心理上也形成了抹不掉的阴影。正如布鲁姆所指出,学校课程中大多数的学习任务都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在这样一系列学习任务中,每个学习任务都成为下一个学习任务的必要前提。他认为在完成各个学习任务的成绩上的许多差异,都是由于学生在学习新任务开始时就已具有的差异造成的,因而学生已具有的必要学习所掌握的程度对日后的学习有重大影响。(布鲁姆 1986)
2.应对基础差异的措施。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异是指由于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对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理解把握程度不一样而形成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的不一致性。对于基础差异,普遍的做法是先“填平补齐”,再赶新课进度。
向學困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前提”(布鲁姆 1986)不一定要增加课时或对每个人给予额外的辅导,更高效的办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必要知识加进去作为新知识的支撑点,为学生铺设一个顺畅的缓坡,并以连环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知识的连贯性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制定符合各自发展需要的成功标准,并且要让学生感到这是教师的激励而并非安慰。
(二) 针对能力差异的教学
1.能力差异的形成和影响。学生能力的差异性是指由于学生受知识基础、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原因的影响而形成的学生各种能力强弱的不一致性。在英语学习中主要表现为理解运用能力、阅读分析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以及记忆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的强弱等方面的不一致。
笔者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得到这样的信息:当学生遇到他们感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会感到是一种威胁而逃避。然而当他们面临自己感兴趣的和他们感到能够解决的问题时,就会觉得是一种挑战而跃跃欲试。当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时,大部分学生就不屑于回答了,以免遭到别人耻笑。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立和教学难度的掌控直接决定了教学结果的成败。
2.应对能力差异的措施。“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越多,让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方式越多,学生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成功。”(Heacox 2004)
首先,针对不同的能力要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教学方式有集体学习和分组活动,其中分组活动的分组原则是差异教学的关键和突出特点之一。差异教学的分组原则为:弹性分组,学生是流动的,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被分派在不同的组里,使学困生不易产生自卑感,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学生对尊重的要求,并形成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学习环境。“不断变换调整,即发展个性又增强适应性……长期个体学习容易产生封闭倾向,长期合作学习也有可能产生依赖心理,只有有计划地、有针对地调整,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其次,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提供多种任务选择。任务的多样性并不是指数量的多少或难度的高低,而是允许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借助不同的优势能力把所学到的东西展示出来,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而不是教师统一要求。当然,对不同的任务还要配有不同的评价方式、标准和必要的指导,这些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示例〗以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教师一般都采取某种方式进行验收,或是做一份检测,或是听写重点词句,或是做一份同步练习,这些无疑都是对所学知识的再现和巩固。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不会的还是不会。其原因在于,统一的要求不能使学生的不同能力特长得到很好的发挥,因而失去了参与学习的兴趣。
运用差异教学的理论, 笔者的初次尝试采用可选择的作业方式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例:高一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主题是Healthy Eating。以下是给学生设计的可选择的学习验收活动:
1.做一份脱稿小演讲,介绍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录制一篇课文的朗读磁带,语音语调正确。
3.表演一段课本情境剧。
4.绘制健康饮食结构图或根据课文内容制作表格,并简要说明。
5.用PPt.制作一份宣传材料提醒人们警惕垃圾食品。
6.自创一种健康食品并制作一份海报或广告。
7. 做一份课本中的写作练习(P74 给其中一人写回信)。
8.其他自选形式的活动等。
要求:
1.每人必选其中一项,以等级评定,期末折合为过程分数记入学期总评。
2.集体项目可任意组合,但必须人人参与,不可包办替代。验收时须交一份设计思路及每人的具体贡献。
3.所有活动主题必须和本单元主题保持一致。
4.优秀表演作品将在课堂上展示,书面作品在班里张贴展出。
5.评价标准:
①正确性 ——语言和词汇的使用。
②创造性 ——是否有创意并且符合主题。
③投入程度 ——参与的热情及工作态度。
④时间安排 ——恰到好处,过于简短或冗长都不能称为好作品。
⑤综合质量 ——整体流畅性,作品的精美程度,受欢迎程度。
验收结果:学生100%参与,所有选项均有学生参与,表演惟妙惟肖,作品赏心悦目,写作主题明确,完整流畅并显示明显了的个性特征。有一位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的早餐情况做了一份采访报告并提出了建议,独具创意,备受赞赏。在课堂展示中,大多数学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认可和成功感,有一位学生说:“我演的不是课本而是自己写的剧本,课堂表演后的掌声让我觉得这是我上高中以来最自豪的事。”
3.应对兴趣差异的措施。中学生的兴趣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由于独生子女受到过多的呵护,升入高中以后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理年龄偏低,同时对新事物也表现出好奇、好胜的心态,因此课堂教学中需要适当加入趣味性、游戏性。
激发学习的兴趣还表现为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般而言,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于利益和兴趣, 而处在读书时期的中学生往往很难认识到现在的学习对其将来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利益对他们而言是很遥远的东西, 兴趣则是他们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哪一门课程上得有趣,他们就喜欢哪门课程,否则就态度冷漠甚至排斥。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与其对教师的认可相关, 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导致他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因此,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4.针对兴趣差异的教学示例。(1)以奖励激发:发放课堂积分卡。凡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均可得“积分卡”,一学期累计下来按比例折算后可用于补足试卷成绩,计入学期总评。这样,在高中三年的英语课堂中始终都有“积极举手发言”的活跃现象,最重要的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敢说了,这在高中教学中是不多见的。(2)以创新激发:①巧用色彩。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课件中使用“主题色”,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点上。二是在教科书上,用同一色彩画出同类知识点,便于突出重点,易于复习。②在考卷中指点方法。在测验试卷的每一题型后附上一句话说明这类题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因为学生在接受测试时是注意力最集中的,吸收效果最好。(3)以情感激发:在每一个环节渗透品德教育和人文关怀,表达教师的心愿,用相互了解促成相互理解,用师生间的情感促成学习行动。
差异教学是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新尝试,教育的变革和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以人为对象的机构的改变,是以一种与人的改变相同的方式进行的:是随着个体的信念、感情、态度、价值和目的的逐渐形成,一步一步缓慢进行的”。(库姆斯)作为教师,我们应具有尝试与创新的精神,并将研究纳入教学活动中,把自己的经验不断上升为实践的智慧,把他人的理论与自我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Carol Ann Tomlinson(美),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3.
[2]Diane Heacox(美),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4.
[3]布鲁姆著,王大龙,王刚等译.所有儿童都要学习[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4]陈晓端,马建华.试析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研究.2006.
[5]程晓堂,高洪德.理解与实践高中英语课程——与高中英语教师的对话[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