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课前预习开启高效教学之门
2014-10-21王学群
摘 要:“预习先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可以适当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减负增效”。主要阐述了目前课前预习存在的几个困惑,结合学案中预习内容的设置的几个注意点,对课前预习题实施进行了实践和反思。
关键词:课前预习题;学法指导;主动质疑;高效课堂
近年来我校广泛推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政治组也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形成共识:预习先行,先学后教。那么,什么是真正有效的预习,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预习,这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
一、课前预习大体存在的几种现状
1.课前预习放课堂
受江苏高考模式的影响,学生对政治课不重视,而且学校往往也要求不能布置课后作业,导致教师把政治课前预习放入了课中。学生因为没有事先有针对性地预习书本知识,所有本该课前掌握的东西,全部要到课堂解决,导致教学重难点根本没有充分时间得到落实。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感悟深度都将大打折扣。
2.课前预习随意性
预习作业不分层次、无针对性,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同学“吃不掉”现象的并存。有时有些教师预习作业只照搬辅导练习册上的填空题,形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而且也没有思维含量。
3.课前预习无检查
有些老师虽然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在课堂中却没有检查、反馈、评价的环节。学生预习得怎么样,无从得知,学生对讲授内容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储备,也不知晓。这样,由于没有对学生的了解、把握,所以根本谈不上以生为本和教学效率。
没有有效的课前预习,没有学生对教材的前期准备,就没有高效的政治课堂。如何通过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
二、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预习内容的设计应做到以下五点
1.紧扣政治学科学习要求,制订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内容、结构、方法、组织形式及其发展方向,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教学目标的表述不能模糊、笼统,必须具体、可操作。对于大多学生来说,对陌生的内容自行制定学习目标是有难度的,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学前先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学生的预习也就有了方向。
2.结合学习重点和难点,设计灵活多样的预习题目
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指导学生合理分配预习时间,教师检测学生已有知识,指导课堂备课的重要方面,重难点的预习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能照抄教参,只有简单的一二三条,这样的形式主义对学生来说跟没有一样。有效的方式是将重难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体现预习稿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3.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有效的学法指导
作业的设计既要“备文”,又要“备人”,而学法指导是学案中价值很重要的体现,教师针对不同的文本,给学生的预习提供方法指导,包括教材的行文思路、知识体系、概念理解,学会不同知识的重组、相同知识的归纳、相似知识的迁移、相关知识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于不疑處有疑,方是进矣。”政治本身即是在不断矛盾、统一的辩证过程中形成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也不能变成仅有教师问、学生答的过程,而应该鼓励学生“问”,提出质疑性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的“质疑”通常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往往是考试时的易错点所在。通过对这类问题的讨论和再思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思想,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很大提升。
5.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开阔政治视野
新课程强调思想政治课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征就是时政性。教师在预习中设置了“新闻播报”栏目,让学生结合报刊杂志、电视新闻等媒体,收集感兴趣的社会重大热点,并在课堂前5分钟展示和评论。这项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评论既要言之成理,又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探究能力和其他多种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他们较全面地接受思想教育。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的好习惯。经过必要的预习,我们要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在课前有意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既初步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主动、互动、灵动学习的能力,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卢文春.巧借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3(32).
作者简介:王学群,女,出生于1975年10月,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