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民间音乐的艺术特征及其产业化研究
2014-10-21熊陈
熊陈
【摘要】渝东南地区民间音乐文化极具特色,尤其是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树立良好地方文化形象、打造卓越民族民间艺术产业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文章对渝东南地区民间音乐的艺术特征及产业化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渝东南地区;民间音乐;艺术特征;产业化发展;音乐文化
渝东南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与湖北、湖南、贵州三省接壤,是重庆市连接东南沿海地区的最便捷通道。渝东南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民族民间文化繁荣多样、富有特色,尤其是民间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文化内涵深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虽然渝东南地区民间文化繁盛,但是经济方面却相对落后。如何利用渝东南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形象,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打造渝东南地区独特的产业化链条,促进该地区经济与文化共同繁荣的同时,将地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已经成为一个迫切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面对。
一、渝东南民间音乐概述
渝东南地区包括了黔江区秀山、酉阳、彭水与石柱四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生活在这里的民族有土家族、苗族、汉族等民族。渝东南地区在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艺术文化形态,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外来音乐文化精髓。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又丰富多彩的特色民间音乐,比如花灯戏、土戏、三棒鼓、薅草锣鼓、酉阳竹琴、情歌、哭嫁歌、山歌、丧歌等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鼓水著名苗歌曲调“娇阿依”、黔江气势恢宏的“南溪号子”、酉阳纯朴自然的酉阳民歌以及抒情优美的“花灯歌舞”等,不仅在当地流传广泛,而且在全国也有很强的知名度,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渝东南民间音乐的艺术特征
(一)地域、民族特色鲜明
渝东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造就了该地区独特的民族气质和审美标准。渝东南的民间音乐也将这一特色典型地反映了出来。渝东南的乡民们情怀豪放,追求自由,其民族歌曲的情感都真实而真切,不需要任务形式的装饰和雕琢。渝东南民族音乐直接表现了地方人民的喜好和厌恶,不加掩饰,是对生活本身最直接的体会和表达。在渝东南的山歌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这样的歌词“情哥哥来请放心,翠竹同林根连根;妹是后园芭蕉树,年年换叶不换心……”类似这样的大胆表白,在渝东南地区的民间音乐中随处可见。年轻人用山歌来表达对爱情的美好渴求,充分表现了该地区人们的真诚与纯朴。另外,渝东南地区的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面对的大多是一些陡峭的山谷婉蜒的河流,这些自然景观也给了渝东南地区人们更多的想象,使很多民间音乐都带有一种浪漫主义情调。“说起唱歌心欢喜,不怕没有下锅米;仓里无米就装歌,五句山歌当饭吃……”这些乐观、浪漫的情怀在渝东南的民间音乐中非常多见。
(二)形式运用巧妙。意象深刻
每个民间音乐作品都是人们对生活、对劳作、对情感的体验。渝东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在歌词中融入了大量的受当地人喜爱的音乐意象,以此来反映和抒发他们的真实情感。比如土家人和苗人对动植物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认为动植物与人一样有着灵魂,所以他们也会在音乐当中,将动植物人性化,甚至作为图腾来加以崇拜。而且渝东南各民族在长期的闭塞状态下,对自然气象也产生了浓重的情感依赖,很多流传的小调或山歌中,都会将云、雨等自然气象作为情感表达的对象。另外,在渝东南民间音乐中,也运用了大量的衬字、重复、比兴以及夸饰等手法。在《南溪号子》《酉阳民歌》中我们都能够找到此类修饰手法。而一些结合渝东南民间音乐元素创作的现代歌曲也会出现大量的此类手法运用。比较典型的有《太阳出来喜洋洋》:“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哦朗罗),挑起扁担(朗朗扯光扯)上山岗(欧罗罗)……”衬字和重复手法的运用,生动地渲染了歌曲的意境,使歌曲更富感染力。
(三)多民族音乐相互融合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同时也是时间与文化的艺术。民间音乐利用有组织的原生态声音运动形态来进行传情达意,给人以最为原始的心灵触感,使人们能够陶醉其中,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渝东南地区是多民族杂居的典型代表地区。这些民族在长期的共同劳动、生活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文化的交融与契合。汉族、土家族与苗族的民间音乐相互融合,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苗族和土家族天生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苗语和土家语虽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是已经融合了汉语的元素,加上汉语的不断推广,现在渝东南地区的很多民间音乐都采用了汉语来演唱。比如在渝东南的传统山歌曲调基础上,配上多种汉语唱词,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中演唱。而且在很多山歌中也融入了戏曲与曲艺的音乐元素,使歌曲的传唱度也大幅提高。另外,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音乐审美,一些现代音乐元素也与渝东南地区的民间音乐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使该地区的民间音乐更具时代感,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这也为渝东南地区民间音乐产业文化的繁荣与延伸提供了条件。
三、渝东南民间音乐的产业化发展对策
渝东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征,是一种独特的民间美学文化形式,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财富。对这种艺术形式加以运用,使其成为能够促进地方经济、文化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需要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一)做好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工作
要想使渝东南地区的民间音乐产业化发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这种音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如果保护不好,何谈开发与利用,更谈不上产业化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渝东南特殊的地域、地理特点,也培育出了独特的民间音乐形态。这种音乐形态不仅可以成为渝东南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标签,也可以成为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的重要對象。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渝东南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与研究,并将这种音乐艺术形态,放在人类学、民族学与经济学的高度去研究。这对于提高渝东南民间音乐的知名度,对发展地方民俗旅游、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精心打造渝东南民间音乐产业品牌
渝东南民间音乐是一个大的品牌标志,是地域性的历史文化产物,也是多民族思想的大集成。当地人们可以自豪地说:“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由此可见,渝东南地区的人们是多么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这也正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特征所在。因此,为了传承这种民族精神,也为了打造渝东南的特色产业,我们应该尽快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对渝东南的民间音乐进行梳理、保存与提炼,使其上升到一个新的民族文化品牌层面,让人们只要一提到渝东南,就能够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民间小调或歌谣。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大量的基础工作,用不断探索的精神去开发和创新各类民间音乐,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解决其民间音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一过程有挑战也有机遇,挑战和机遇多了,特色也就自然地“打造”出来了。这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随之产生了,其民族文化形象和文化产业品牌也就形成了。
(三)认真策划包装民间音乐的延伸文化产业链条
民间音乐可以利用符号、动态等表现形式来进行提炼和包装,在打造成品牌后,便可以对其音乐文化产业进行延伸,使其成为产业链条。从对民间音乐的分类梳理,到强调其独特的识别性,再到延伸产业的策划和设计,最终形成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民间音乐文化产业品牌。期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我们能够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特点,进行大胆构想,突出民间音乐这种民族文化品牌的经济属性,同时也突破传统思想的禁锢,从整体发展的角度策划渝东南民间音乐的品牌产业经济。
四、结论
近年来,渝东南地区与其他地区一样,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外来音乐、流行音乐、时尚音乐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渝东南地区的民间音乐也变得空前脆弱。加上部分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忽视了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与利用。其实民间音乐产业的深度开发,不仅是繁荣地方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注重民间音乐艺术的特色化发展,对其进行产业化的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