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014-10-21韩雪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鼓励提问

韩雪

摘 要:课堂沉闷,学生不爱思考问题已经成为许多语文课堂的常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可取的,因为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通过思考来掌握知识。从四个方面来浅谈教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提问;教学观念;思考;鼓励

常常有教师抱怨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问题提出后,面对的却是学生的沉默,最后课堂变成了教师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有许多教师在遇到这样尴尬的情形时,没有及时地思考自己的原因,而是把错误归结于学生过于懒惰,不够积極,索性不再提问自顾自地讲下去,或者是生拉硬拽地叫几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了事。长此以往,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逐渐下降,对于语文学习没有自身独立的见解,甚至丧失了兴趣。那么我们老师应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呢?

一、巧妙提问,激发学生乐于思考

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是教师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关键。思考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巧妙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考有方向、有动力。

教师必须以启发学生勇于思考和乐于学习为出发点,精心设计问题,捕捉提问的最佳时机,巧妙提出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如有一位老师在讲授《囚绿记》这一篇课文时,他没有直接问学生文章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而是先把文章题目中的“囚”画了出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喜欢绿,却又要将绿囚禁?这样的提问具有新意,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最终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转变教学观念,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打破所谓教师主导的课堂秩序。课堂应当以学生为主,打破学生对老师、对书本、对权威的迷信,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积极思考的火花。

一位老师在上课开始时问学生喜不喜欢这篇课文,学生大多数都说喜欢,只有一个男生举起手来说他不喜欢这篇课文,并且还说出了自己不喜欢的理由。多数老师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都会批评这个男生,认为他是在捣乱,可是这位老师却没有这样做,他由衷地赞扬了这个男生敢于向权威说“不”的勇气,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这样一来,课堂积极思考的氛围就被打开了。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

三、及时鼓励,让学生享受思考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鼓励,在老师真诚的鼓励下,学生才能够有更大的热情来思考学习。其实学生是很聪明的,但就是害怕困难,不愿意想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老师的鼓励,让学生享受思考的乐趣。学生尝到思考的乐趣时,自然而然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尽量敏锐地抓住学生思维的角度、回答的侧重点进行引导和恰到好处的点评,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

四、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为节约上课时间,提高效率,教师一发问就立即请学生起来回来,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就会请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或者是把答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学生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深入思考,只是为了思考而思考,答出一些迎合老师的只言片语,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只是被动地等待老师给出正确答案。

要使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老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书中、在资料中找到答案。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室里寂静,说明学生集中精神思考,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所以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留足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许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等待的时间会长,但学生一旦形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后,他们的学习效率会大大增强。

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学生未来的学习道路才能够走得更长久、更有动力。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而不去思考,最后学习只能是走到了死胡同。所以学习贵在勤于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因学生积极的思考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2:56.

[2]迪亚杰.如何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J].素质教育,2012(62).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鼓励提问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