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2014-10-21朱春杉
朱春杉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中坚力量,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学生在思想引领、个性风采的展示、组织能力及学习创新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社团缺乏规范管理、保障力度不到位等问题,需要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升实践路径,以培养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团建设;综合素质
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因社团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社团成员专业的交叉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但是,在社团发展过程中,许多因素制约着社团的发展,研究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1.部分社团缺乏吸引力,社团会员流失情况严重
部分社团由于缺乏吸引力导致了社团组织松散,纪律涣散,社团会员严重流失,严重影响了社团活动的质量。社团活动参与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其深层原因,这些社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团指导老师和社团会长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管理能力和凝聚力不强。有些社团没有社团指导老师,甚至一个社团指导老师指导五个以上社团,导致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够,开课不能正常进行,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使得会员在社团中无所事事,不能充实自己,影響其积极性,导致社团失去吸引力。
2.社团管理缺乏规范性
大学生社团是按照社团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它们无系科、年级的界限,是在自愿基础上自发组织而成的。目前,每所高职院校都有数目不等的社团,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每年还有新的社团加入,且类型多样:包括红色理论社团、科技类社团、文体类社团、公益类社团等。但真正有特色的社团不多。导致社团会员在思想上对社团的认识出现偏差,认为交了会员费,得不到锻炼。有些社团会员到了大二就退了,留下的大都是大一新同学,这样社团的运行就缺乏动力和活力。
3.学校保障力度不够
学校的经费和活动场地是社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制约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调研显示,大部分社团会员反映社团经费只够刚好维持社团的基本运作,无力再对社团的活动进行拓展。活动场地的不足也随时困扰着各社团负责人,部分社团申请活动场地手续复杂,甚至没有活动场地。对于一些场地使用率比较高的社团影响颇大,授课及活动组织、交流受到限制。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发展解决策略
1.加强和完善社团指导老师的管理制度
加强和完善社团指导老师制度有利于学生社团健康长远发展、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首先,制定社团指导老师管理和选配制度,有明确的管理和选配标准及形式,建立社团和社团指导老师双向选择机制;其次,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对指导老师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提出明确规定,并加强平时的监督工作,指导老师做好学期、月、周工作安排,社团管理组织对其进行日常考核,并在期末、年末对其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团和指导老师给予星级社团及社团优秀指导老师的荣誉称号,并且作为评选职称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未达标的社团及指导老师给予解散和解聘。
2.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物质保障
首先,学校社团管理机构应该对社团加强开展团活动项目化管理,对社团的活动投入固定的经费予以重点扶持。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激发社团成员及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特色社团,解散一些没有任何价值存在的社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加强学生社团内外间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学校管理部门定期举行社团发展论坛,组织校内社团与社团之间的交流,定期对前段工作进行总结和对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其次,发扬“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方式,解放思想,参加校外的交流、比赛、培训等;最后,利用网络新媒体与重点高校特色社团进行信息交流,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提升学生社团成员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社团成为真正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为社会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罗贤甲,兰建军.社团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
[2]施丽莉.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发展研究[J].科教文汇,2011(2).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