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知识分子的苦难史
2014-10-21浩小龙
浩小龙
【摘要】1957年,至今在老辈子知识分子心里铭刻着。这一时期知识分子苦难史书是80年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张贤亮和从维熙两位作家具有代表性,他们出生在同一时代,有着共同的“右派”劳改经历。本文从张贤亮的作品重哲理思辨,从维熙作品重道德特点入手,论述张贤亮重“缺陷美”,而从维熙重人性的真善美的作品艺术风格、小说结构及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小说 ;“反右”运动;劳改生活;艺术风格;小说结构;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1957年,至今在老一辈知识分子心里铭刻着。如果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人民的浩劫,那么“反右运动”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灾难,这两场政治运动中无一幸免的,造成伤害最大的就是知识分子,对这一时期知识分子苦难的书写成了80年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述“知识分子苦难史”的众多作家中,张贤亮和从维熙是极具有代表性的。我想通过《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泥泞》《风泪眼》的比较来谈谈自己对这两位作家创作的认识。
一、主题和取材
张贤亮和从维熙的作品,高扬着“人性和人道主义”的主题。素材大都源于自己劳改农场的亲身经历。不论是张贤亮笔下的章永璘,还是从维熙笔下的高水和索泓一,无一不是“右派”的身份出现在小说中,他们都生活在劳改农场。过着“非人”的生活。但都对自身进行着深刻的反省。他们相信自己是无辜的。他们对党的忠诚丝毫未改。他们虽然生活的很艰苦。可他们从未放弃过对真理的追求。繁重的农场作业,无休止的政治学习,饥饿的困扰,爱情的挫败构成了他们的生活。
不管是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还是从维熙的《泥泞》《风泪眼》都是作者对自己所亲历的苦难生活的讲述。作者在讲述历史创伤时带着极为浓厚的政治说教色彩,这无形中对作品的审美造成了破坏。这当然与作者本身的文学修养与所处时代环境有关。“(他们),是在四五十年代之交社会转折时期确立他们的政治信仰、文学立场的,他们投身左翼的革命运动,接受了关于人类理想社会的许诺,愿意以‘阶级论和‘集体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也接受文学对政治的‘服务的文学观。”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在主题和取材上,是指向政治层面的,具有政治干涉的性质。因此,作者有时在作品中会情不自禁地发一番议论,而大多又是空洞的,进而破坏了作品的自然美和整体美。
二、艺术风格和文学样式
创新、探索是80年代文学界普遍的文学意识。然而创新和探索又侧面体现了文学界的浮躁。读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从维熙的《泥泞》《风泪眼》都会让人感受到作品内的沉重与凝重之美。但是二人在艺术风格追求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张贤亮是将内心涌动的激情冷却后来表达自己的辛酸,给人心灵上形成巨大的震撼。而从维熙则不同,他往往将长期被压抑的情绪肆无忌惮的释放、宣泄出来,以达到“激情的作用往往胜过技巧的效果”。因此,他的情感是炽热的,所以读他的作品往往催人泪下。”小说不仅应当“‘引起人哲理性思考,而且应当‘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张贤亮创作的立足点。张贤亮经历的严酷生活与他深沉的哲理思考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沉郁、苍凉、严峻、雄浑之美。他的作品呈现着伤痕痛苦中的“缺陷美”,粗犷质朴的内心美,西北塞外的风情美。而从维熙似乎更大关注的是人性美。他长于运用理想化的手法来歌颂人性中的真、善、美。从维熙笔下的人物更多地注重道德的自我完善,从而使作品有了“庄严的毁灭”的悲剧效果,如石凤妮死在批斗会场而完成精神与人格的升华。
如果我们说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通过主人公内省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自我意识的冲突以及灵与肉的搏斗来结构的话,那么从维熙的《泥泞》、《风泪眼》则是通过将原本复杂的生活现象条理化、清晰化,为两种对立的道德体现者的冲突来结构的。总之,不论是张贤亮哲理思辨,还是从维熙无力的“煽情”都在无形中破坏了作品感性的浑然状态。而作者似乎过分钟爱主人公,使他们过于理想化,而这也难免不削弱作品对现实的反应力度。
三、光辉灿烂的女性形象
张贤亮和从维熙都成功地塑造了光辉灿烂的女性形象,他们笔下的女性勇敢、泼辣、能干、痴情、善良、质朴。他们在男性精神崩溃时给予了最无私的爱,拯救了他们,成为他们超越苦难的力量。张贤亮在《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成功地塑造了马缨花和黄香久这两位可爱的女性形象,她们是章永璘苦难中不可低估和不能缺失的人物。
如果说张贤亮笔下的两位女性是为了陪衬男性“自恋”的阳刚之气的话。那么从维熙笔下的女性则是和男性一样独立演出的角色。张贤亮传统封建的三从四德思想通过章永璘的表述体现了出来。他写女性是作为“女人”而非和男性平等来独立写出的,而从维熙则站在了男女平等的立场上来塑造女性形象。石凤妮虽然是从妓院走向革命的,但她的坚强和对爱情的忠贞会让读者肃然起敬,她不顾世俗的嘲讽,不惜在政治运动中失去生命。在特殊的政治时期毅然主动向高水求婚,最终二人走向婚姻的殿堂,而他在政治运动中表现出的正义和骨气,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使得她的人格得以升华,在批评会上红卫兵乱棒将她打死,完成了她生命的涅槃。李翠翠这一女性,她身世悲惨,无父无母,但她勇敢、知恩图报。在李翠翠身上所体现出的报恩思想是最闪亮的一面。黄丽薇是从维熙着墨不多的一个女性形象,她对爱情的态度上让人钦佩。她赤裸裸地无遮无掩地追求高水,她的爱是火热的。但她的不幸悲剧却令人同情,她深爱高水,她愿为高水牺牲自己,而她始终在爱情和婚姻上是个失败者,她的性格造成了他的悲剧。
张贤亮和从维熙是同时代知识分子苦难史的讲述者,他们也是同类作家中的佼佼者。研究他们的小说,有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人类文化上的那场劫难。还是尤凤伟在《中国1957》中说得好,“反右岂是能用扩大化就可以概括得了的呢?”今天我们重新讨论“反右”题材的小说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源.中国新时期文学专题研究[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