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2014-10-21张舒
【摘要】《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较为特殊的一部作品。用浪漫和诙谐的笔法描绘了众多形象各异的妖魔鬼怪,为师徒四人取经过程增添了奇幻色彩。小说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核心人物孙悟空。这个人物始终贯穿全文,从出世到成为斗妖胜佛,都表现了他从追求自由的斗争到失去自由的过程,不仅是人生的发展历程也是精神轨迹演变的过程。本文从孙悟空生命升华过程入手,分析孙悟空悲剧形象的根源。
【关键词】孙悟空;西游记;形象悲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西游记》是综合反映明代社会背景的名著。在当代背景下又显示出其超时代的价值。其中,人物形象家喻户晓的当属孙悟空。孙悟空不仅有许多值得人尊重的地方,也展现出不一样的精神底蕴。如,火眼金睛能识妖魔,历经惊险心不变。从某种意义上讲,孙悟空不仅有征服自我的理想,也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孙悟空身上移植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但分析其原因又不难发现在精神价值背后隐藏的悲剧性。
一、悲剧的生命历程
孙悟空的主题形象移植都是追求自我、崇尚平等,也可以说孙悟空是自由的捍卫者。具体可以概括成率性乐得逍遥,大闹天宫之后又忍辱西行,纵观孙悟空的人生轨迹,都有追求的巅峰。因此,追求自由是孙悟空悲剧的首要体现。
首先,在拜师学艺过程中,孙悟空要摆脱生命轮回,寻找生命的自由。他本是自然孕育出来的产物,在花果山福地洞天过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但依旧摆脱不了生死轮回,这也是他本性力量的崛起,人都会眷恋生命和恐惧死亡,孙悟空自此踏上求学之路。对自然规律与自由冲突形成孙悟空的起点,也开启了悲剧的大门。
作为宣扬心学的人物形象,孙悟空开启悲剧的大门主要是体现出人欲与天道的冲突,但在这种冲突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是生命挣扎后的无奈。人的欲望有很多种,相对于食色来讲孙悟空明显比凡人高了一点,他追求的是长生之道。菩提祖师交给孙悟空筋斗云和七十二变,这种法术的厉害之处在于菩提祖师透露了一个重要信 息:功完随作佛和仙。孙悟空作为一个觉悟者,明白一个生命体会受到自然的力量以及非自然力量的冲击,学艺归来时因为自身的强大而感到欣喜,可同时又要凭借一己之力来对抗束缚和压迫。龙宫夺宝,在独闯地狱甚至是官封弼马温,他的个性全部张扬出来,但最后搅乱蟠桃会偷吃仙丹为所欲为,甚至大闹天庭。但从大闹天宫斗争失败来看,他没有打破某种秩序的资格。孙悟空所追求的不仅是要打破传统的法则,更是要对皇权进行反抗。但一个已经稳固的社会已经成型,孙悟空又根本不可能意识到他的反抗是不符合实际的。
在踏上取经路之前,孙悟空可以说是满足了人类一切的欲望,甚至是长生不老。但欲望是无休止的,玉皇大帝似乎成了更高的方向,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动作越大面临的生命矛盾就越大。从孙悟空的经历中可以肯定的是人欲的净化和提纯。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完成了定心、修心的隐喻,但对孙悟空而言依旧无法克制住反抗精神,恰好也展现出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哲学精神。所以,在《西游记》这本书中,虽然以孙悟空的生命张扬与转变体现了纲常与人欲的冲突与融合,但这是以人物形象孙悟空的残酷命运为代价的,其悲剧就在于主人公最终不得不向命运低头。
二、冲突域局限升华的悲剧
作为一个不断追求自我,不满足于现状的人,他所经历的一切都证明生命升华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往往因为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他面临各种灾难与挑战,而这种挑战也是构成他形象悲剧的原因之一。
在作品里,孙悟空一直受日月精华、天地灵气的孕育已然通灵,他的智慧也要高出正常人类许多。从孙悟空出生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当他发现了水帘洞之后,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因为他为众猴谋福利找资源,被封为老大又获得美猴王的称号。但这仅仅是在政治上以及经济上的超越。孙悟空有一天突然落泪,原因是人有谁都逃不过轮回之苦,早晚要经历年老体衰,甚至是死亡。孙悟空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生命的局限性。面对死亡怎么办呢?那就是学道修仙,躲过不死不灭的轮回。于是,孙悟空开始了拜师学艺的生活。此时的他已经因为生死的冲突超越了生命的有限性。值得注意的,孙悟空是个幸运儿,他不仅得到了菩提祖师的真传,也学习到了长生之道,但是,这只是有一个悲剧的开始。
学习长生之术,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鸹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2]
菩提祖师称长生与灾难是时刻相连在一起的。躲避灾难的方法是筋斗云和七十二变,但是这种方法又时刻的有一定的变数。变数是当事人在完全不能预料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幸运的孙悟空又得到了力量的象征,如虎添翼般得到了金箍棒。此时的孙悟空,无论在武力、政治还是文化底蕴上,都有了一定的超越,但他所面临的问题也再一次得到了升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冲突。
新的冲突是什么?没有了菩提祖师的庇护,学成归来之后一切都要靠自己,为了自身发展得罪了四海龙王与十殿阎罗,从而埋下了大闹天宫的种子。这就是新的政治行为和发展所必备的行为,强者为尊这是孙悟空在这个时期的主要表现。也可以说成是孙悟空正在实现个人英雄主义。勾魂使者来勾魂,孙悟空一怒之下打死了勾魂使者,在阎罗王面前强行销毁整个猴族在生死簿上的名字,这一次孙悟空因为生命问题进行抗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这是最底层的抗争,为了更高层次的悲剧做了铺垫。孙悟空闹完龙宫闹地府,玉皇大帝为了维护天庭利益,给了孙悟空一个弼马温的名头,孙悟空却嫌弃玉皇大帝不会用人,在花果山立了一面齐天大圣的大旗,开始为了地位上的平等而战斗。玉皇大帝的皇权不容侵犯,开始武力镇压孙悟空,面对天兵天将的镇压,孙悟空没有任何畏惧,甚至言称,我本事那么大你让我替你养马?明显是瞧不起人,还强迫玉帝封他一个齐天大圣的封号。这恰恰说明孙悟空对玉帝不识人才这件事十分愤怒。这段斗争中,孙悟空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但是凭借一己之力来对抗天庭,注定要失败。endprint
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孙悟空在取经路上与大闹天宫时本事不一样了。其实在八卦炉和五行山下被压,是孙悟空的一个转折点,孙悟空进入了人生的新境界,也面临了心得困境。在大闹天宫之时,孙悟空没有任何羁绊可以让野性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一种像洪水决堤一样的力量,但之后却不一样了,有了紧箍咒,有了唐僧,孙悟空失去了自由,武力值也自然会受到约束。因此,在取经过程中,孙悟空由最开始的张扬个性变成了按唐僧的意志行事,这也是孙悟空的悲剧之一。
纵观孙悟空的成长史,从出生到成长为斗战胜佛,可以看到孙悟空追求生命、追求更高层次物质的过程,而悲剧产生的根源就在于追求智商,追求过程中遇到的发展阻力,以及为了自由而最终放弃自由的悲剧。
三、向天道的顺民转变
鲁迅在文《淡淡的血痕——记念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中曾经提出关于“造物主的良民”这个概念,其原文如下:几片废墟和几个荒坟散在地上,映以淡淡的血痕,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但是不肯吐弃,以为究竟胜于空虚,各自称为‘天之戮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新的,这就使他们恐惧,而又渴欲相遇。这都是造物主的良民。他就需要这样。[3][6]
鲁迅先生所说造物者的良民,也恰好与孙悟空相近。孙悟空可以说是天道的顺民。为什么这么说呢,孙悟空作为有坚定信念的叛逆者,在一定成型的制度中挣扎,想获得更多更平等的权利。作为一个猛士,孙悟空在学到长生之术以后,就像打破玉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孙悟空不是顺民。玉皇大帝派十万天兵天将都没有办法抓住孙悟空的时候,无奈求助于观音菩萨。而孙悟空本人,是天地孕育的灵猴,跟随菩提祖师学道法,有极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要么他打破一切秩序获得平等与自由,要么在玉帝手下称臣,可孙悟空实际上没有任何能力走上反抗的道路,就这样被戴上了紧箍咒,代替“天道”来完成取经大业,最终成为斗战胜佛。孙悟空重新回到天道,绝非偶然。从学艺过程中菩提祖师所说的“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这句话就可以听出端倪。灵猴是妖,但学了道法之后就不再是单纯的妖了。
在取经过程中,就能看到孙悟空趋向于天道的过程,从章节目录中就可以看到。如,“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姹女求阳,元神护道”“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1][5]等等,这些都是隐晦的说出孙悟空更具有与天道相关的东西,这点是唐僧学不来的。在关于月亮与西天的辩论中,唐僧明显没有孙悟空的智解。孙悟空说出了取经的真正意义,不仅是为了见到佛祖,更重要的是因为成佛成正果的目标。事实上,取经过程中,一路充满荆棘和痛苦,如果不是因为孙悟空的本事强,玉皇大帝不会去拉拢孙悟空,如果不是因为孙悟空的本领高,观音菩萨也不会让孙悟空去保护唐僧。孙悟空的命运从最初的短暂生命,到长生不老甚至封了斗战胜佛。无论怎么说,孙悟空最终回到了天道的怀抱,无论其怎么斗争始终都不能与天道做斗争。
这种悲剧其实是许许多多的人都走过的路,拼了命的成长、拼了命的反抗,到最后回到最初的原点,孙悟空的成长似乎就是为了生命而成长,结局依旧就是长生不老,但是这又是势在必行的,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唯一的选择就是超越自己、亮出最闪光的自己,从而获得与造物主抗争与言说的权利,而最终获得新的身份的认可,成为“造物主的良民”,而通观整个生命历程,这又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这就是孙悟空悲剧的普遍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孙悟空的形象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阐述,从孙悟空为了追求平等自由同玉皇大帝、天条律法作斗争,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为了得到身体的自由又不得不答应为皇权服务。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在取经过程中,儒家思想以及忠孝观念从孙悟空身上逐渐显现出来,最后彻底沦为统治者的工具,失去了所有的平等与自由,这也算是悲剧的延续。因此,孙悟空是一个悲剧英雄,这种悲剧性具有宗教、哲学上的意义,也具有普遍的意义,而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黄炎军.略论孙悟空形象的世俗性演变[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刘军华.从孙悟空形象的人生历程看《西游记》的生命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3]李梅.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看其本质性格对社会环境的依赖性[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7(2).
[4]赵旭.《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形象刍议[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3).
[5]夏小娟.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6]曾磊.试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形象[J].文学界(理论版),2011(2).
[7]张锦池.论孙悟空形象的演化与《西游记》的主题[J].学术交流,1987(5).
作者简介:张舒,女,1973年生,江苏省盐城市人。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经济贸易与服务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分析及其意义。
(编辑:马梦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