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2014-10-21潘彩霞
潘彩霞
【摘要】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是学习课文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初读课文的奠基,深入地精读感悟就很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可目前的教学中初读课文常常流于形式,甚至此处被省略,被“放手”。现状一:此处被省略现在的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上,初读课文的环节常常被省略。
【关键词】课文;感悟;阅读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许多语文老师上公开课喜欢上第二课时,认为第二课时才能上得精彩,有分析课文、突破重难点的展示、师生互动的环节等丰富的内容。而认为第一课时只是扫清字词障碍,初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进行整体感悟。岂不知没有第一课时的铺垫,上不好第一课时,能上好第二课时吗?小语专家于永正认为书读不熟不开讲。我觉得第一课时的主要学习目标除了扫清字词障碍,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悟,爱读且读熟课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进行整体感悟,上好语文阅读第一课时呢?
一、揭题激趣感悟主题
阅读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一篇新课文的兴趣点往往产生在第一次阅读期待中。而题目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或提示主题或揭示内容或制造悬念。在教学伊始,教师抓住课题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揭题引入课文,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请看《“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揭题:
师:“诺曼底”号指什么?(一艘大邮船。)出示图片。
师:课文是怎样介绍“诺曼底”号的?(生找出相应的语句来回答。)
师:就是这一艘漂亮的大轮船却在英伦海峡遇难了。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读—(生齐读课题。)
师:这时一位英雄挺身而出,他就是哈尔威船长。这既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更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读—(生齐读课题。)
接着,学生带着探究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兴趣初读课文。这一过程让学生解了“诺曼底”号的外形特点,感知整个故事的主题。通过教师的导读,激发学生探究故事的来龙去脉的兴趣。
二、识字学词与阅读相结合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课文常识,字、词、句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的获得都来自于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生字绝大部分直接在初读课文中获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是《课标》对识字的评价,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元老李秉德教授曾先后两次疾呼“以识字为重点不可轻易丢掉”。这些任务的完成就完全依赖第一课时。另外,第一课时也是理解词语、积累词语的平台。学生解决不理解的新词也都是初读时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老师讲解解决。只有理解词语,才能使之内化,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也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保证。在此基础上学习其他内容就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了。
简单的读读写写虽易操作但费时费力,只有形式多样巧妙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识字效果,这一环节也可成为课堂的亮点。如《圆圆的沙粒》一课教学采用归类识词用词,初步感悟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出示:真诚 坦然 有用 蚌壳 珍珠
嘲笑 议论纷纷 异想天开 牢狱 简直
师:这两组词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组词是描写沙粒的,第二组词是描写同伴的。(适时板书)
师:你能接着课题讲一句完整的话吗?
生:圆圆的沙粒想变成有用的珍珠。
生:圆圆的沙粒想变成有用的珍珠,却被同伴们议论纷纷。
生:同伴们嘲笑圆圆的沙粒,认为他简直是异想天开。
生:那蚌壳就是圆圆的沙粒的牢狱。
生:圆圆的沙粒坦然地面对同伴们的嘲笑。
最后,教师根据出示的词语引导学生连词成文,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所呈现的文中的重点词语,很适合学生根据圆圆的沙粒和同伴们的不同态度和表现来进行说话练习,同时又能检查学生的学习现状。阅读与字词教学结合,第一课时的教学无疑会更加生动丰富。
三、抓重点句,穿针引线整体感悟
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佳句,教师引导学生穿针引线把握课文的主要脉络。
出示文中的佳句:
1.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2.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3.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4.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5.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老师引导学生透过以上的重点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通过讨论和朗读领悟到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灵魂,同时感受作家雨果遣词造句的精妙。最后,让学生透过这些句子来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说的训练。教师的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初读是联系精读的纽带。每篇课文的学习要求都含“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条。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就是第一课时的任务。只有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精读才能达到“有感情”,失去了第一课时的支撑,第二课时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成了无本之木。而且第一课时感知课文大意是落实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需要有效的方法和科学的研究过程,精读时才能继续感悟课文思想感情。
总之,第一课时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我们要让学生在第一课时中真正品尝到语文的“本味”。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