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之花绽放在作文教学活动之中
2014-10-21杜高吉
杜高吉
【摘要】思维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者认为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联想和想象为习作增色;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指导学生写出文从字顺的作文;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让学生作文彰显出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联想和想象;思维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跃的创造性活动。学生要完成一篇文章,离不开写前的观察和写中的想象、构思、选材、表达及写后的阅读、修改、润色,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思维。学生写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依据一定的逻辑规律来表情达意、描述客观事物、抒发思想情感的思维过程。思维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人的思维活动是复杂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使其为习作增色
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联想”属于一种心理活动方式,这种心理活动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构思。其特点是从甲事物联想到乙事物,且甲乙两种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想象”同样是一种心理活动方式,这种心理活动方式是利用头脑中已储存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随时随地会产生某种联想或想象。一提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雪花”,这是因为“冬天”和“雪花”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又如,人们常把泛滥的洪水比作脱缰的野马、肆虐的猛兽、暴怒的巨龙等,之所以这样比喻,是因为洪水和野马、猛兽、巨龙之间有相似之处,这就是“相似联想”。当我们看到天生残疾的孤儿被无情的父母遗弃时,自然会想到依偎在母亲怀抱中的孩子所享受到的温情与关爱,这就是“对比联想”。再如,幼儿园的学生把自己喜爱的老师看作是自己的妈妈,这是因为老师具有和蔼可亲的面庞,让学生倍感亲切,跟妈妈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点,这就是“相近联想”。总之,不管是“相关”,还是“相似”,也不管是“对比”,还是“相近”,它们都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好比是“纽带”和“桥梁”。
联想和想象如此重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大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的力度,让联想和想象为文章增色。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首先,联想和想象的源泉来自阅读。阅读过程本身也是读者合理联想和再造想象的过程。阅读材料包含的语言信息可以激活学生相关的经验,产生某种联想;也可以调动学生记忆中的表象,形成想象。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注重情境的渲染和铺设,或者运用移情的方式,凭借语言、表情、手势等,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再现阅读材料的形象,这些措施对于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其次,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鼓励学生多摄取、多思考、多感悟,注意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这样,学生写起作文就会得心应手、文思如泉。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好的联想和想象活动应该以现实为基础,不能一味求新求异,脱离现实。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指导学生写出文从字顺的作文
作文中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符合逻 辑,即写出来的话语文从字顺;二是篇章构思符合逻辑,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为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教师可以通过范文引路的方式来训练学生谋篇布局的条理性。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阅读借鉴一些经典的范文后,安排学生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等。这种练笔建立在理清原文层次与线索的基础上,能够提升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强化写作的逻辑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从文体的结构方式入手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教师要把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不同文体的结构方式阐述清楚,让学生熟悉并自如运用。譬如,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就要让学生弄清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概念;学习写说明文,要让学生掌握总分、并列、因果等构段方式;学习写记叙文,要根据需要将记叙的“六要素”(或其中的几个要素)在习作中表达清楚,并使学生逐步掌握按事件发展顺序、事件性质或空间方位的变换、地点的转移等顺序来安排段落层次。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让学生作文彰显出自己的个性
作文教学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独特性,就是要求学生写作要有创新意识,观点要新颖,材料要新鲜,具有时代气息;善于独立思考,语言富有个性,不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常常运用如下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首先,通过“同题异构”的方式来训练。在给学生出示同一话题的作文题目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立意、取材、构思、表达等方面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做到立意独特、取材新颖、行文有特色,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抒写真情、表达思想。久而久之,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摆脱惯性思维的制约,以与众不同的角度表现出自己的观点,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如,教学完《我的叔叔于勒》之后,笔者出示了下面两道题目,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依据下列情境提示续写小说的结局:(1)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2)假如破了产,又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叙述和描写。这样设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表达能力。
其次,要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变通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譬如,在学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后,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写读后感。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制约,学生大多都把思维聚焦在“邹忌如何讽谏齐王”“齐王怎样对待纳谏”“纳谏后齐国的政治出现了何种局面”等问题上,但以这样的立意写出来的作文势必缺少亮色。而此时教师却启发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别出心裁、独辟蹊径地进行立意与构思,于是新颖的立意与题目应运而生:“纳谏需要胆识和气度——从齐王悬赏纳谏想到的”“推己知彼,引君就范——提意见应讲究方法和技巧”,等等。这样的启发和引导,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去创新,作文顿时有了新意,学生的创造潜能被激发,思维之花绽放在作文教学活动之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