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入语境,深层阅读
2014-10-21芮桂英
芮桂英
【摘要】语境,即语言环境,本文主要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知语境、虚拟语境、捕捉现场语境以及激活生活语境几方面展开阅读,从而使阅读教学走向深入。
【关键词】语境;阅读教学;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何谓语境?语境是使用语言时与言语活动有关的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实际环境,亦称“语言环境”或者“言语环境”。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任何语言的使用都离不开语境,每篇文章中的字、词、句、段、篇都是语境的产物,由此可见,由语境入手,展开阅读教学是引领学生深层阅读,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离开了语境也就谈不上对阅读的理解和分析,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沉入语境,深层阅读,进而有效提高阅读水平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上下文语境、认知语境、虚拟语境、捕捉现场语境以及激活生活语境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善用上下文语境
上下文语境教学就是通过勾连文本上下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解读文本的方法。黄江厚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出发,要有整体感知意识,理解相关内容要联系全篇,联系上下文,避免断章取义。”由此可以看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时就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义场,勾连上下,领会词语、句子、段落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社戏》一课时,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文中好词佳句的品味揣摩,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教学时,有学生提出了质疑,社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在文章的结尾处却这样描写“真的,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个问题提的很有价值,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我在教学时主要采取了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的方法,首先问学生:“作者在平桥村生活得怎样?”“很惬意。”“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因为有了远客,村中的孩子得了大人们减少工作的许可,来陪我玩,我们一起掘蚯蚓,钓河虾,偷豆,看戏……”“这些生活经历作者在自己家里有过吗?”“没有”。“你从哪看出来的?”“文章结尾”。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通过勾连上下语境,进而明白了正因为这些生活都是作者不曾经历的,所以更令人难忘,作者难忘的是农村的特有风光、新鲜的空气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农村人民善良淳朴的品格。所以作者认为那社戏美好,表达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这个课例中可以看出,对于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面对这种情况,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想一想,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巧用认知语境
所谓认知语境,是指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背景。运用认知语境教学就是通过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解决未知问题的一种阅读方法,它的实质就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产生阅读期待,进而对文章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修改或者回忆,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端午日》一课时,本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有个基本了解,从阅读中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课堂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巧妙地运用了认知语境引领学生阅读,首先,教师问学生,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对初中生来说,对这些知识都有了一定了解,很快就说出了“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在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端午节有哪些了解,你都知道哪些端午的习俗,有同学会说吃粽子,有同学说赛龙舟,有同学说喝雄黄酒……在这种认知语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为接下来的深层阅读打下了基础。
对于初中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运用学生的认知语境展开教学,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认识由肤浅走向深入。
三、妙用虚拟语境
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对话型语言交际活动,因此,结合教材文本特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虚拟语境就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角色表演、想象写话等多种形式解读文本,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晏婴作为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他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从容应对的谈吐机制,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分角色表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别站在楚王和晏子的立场上进行对话,在这种虚拟的语境中,学生好像穿过了历史的长河,回到了那个针锋相对的历史舞台,在学生的精彩对话表演中,对晏子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外交态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虚拟语境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角色表演或者放飞想象。在这种语境里,学生充分站在文本中人物的立场上思考解决问题,与主人公亲密接触,从而对文本的感受更加深刻。
四、捕捉现场语境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有学生思维的碰撞,有学生智慧表达的生成。捕捉现场语境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适时捕捉教学中有价值的信息,临时对教学目标、教学话题或者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以达到引领学生深层阅读,活跃语文课堂的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时的形象有深刻的认识,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出理由,在学生汇报交流环节,有学生就“坐了好久,他心里腻烦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祥子的悲惨遭遇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如果在家里不出去或者找其他工作来做,这样的情景就不会发生,他的一番话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共鸣。在这种教学情境下,抓住这个现场语境,我是这样引导的:真如这个学生所说吗?请你结合祥子家庭状况和当时社会背景想一想,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感受到了祥子的悲惨命运是当时社会造成的,他只是生活在底层农民形象的一个代表,不管干什么都摆脱不了受苦受累的悲惨命运。endprint
在语文教学中,适合教师捕捉的现场语境有许多,有时可能是学生一次错误的回答,有时可能是师生的一次逼真的模仿……教师要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捕捉现场语境,巧运用,妙生成,从而使课堂教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五、激活生活语境
激活生活语境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把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阅读教学服务。教育实践经验证明,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越接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进而轻松推想出某个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的意思。
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背影》一课时,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为了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你认为文中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②儿子为什么一直想流泪,他又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次为什么这么感动?教师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探究阅读兴趣,在深入阅读中明白了文中父亲为儿子做的几件事是在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也非常悲痛的情况下发生的,由此更可以体现出父爱的伟大,所以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一直想默默的流泪。至此,学生对父亲做这些平凡的小事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感受,为了有效拓展文本,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我又继续引申,在你的生活中,爸爸妈妈曾经为你做的哪些事你印象最深刻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生活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学习的基础,对学生来说,生活是他们最熟悉的场所。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语境,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带动下,提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认识,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语境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关于语境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要沉入语境,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阅读,真正体现按照语文的规律来教语文、学语文,那么,语文教学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陈剑峰.中学语文语境教学管窥[J].语文教学与研
究,2010(31).
[2]袁爱国.读《面向多元化的语境:语文教育的反思》[J].语文建设,2012(19).
[3]王耀华.论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时代,2012(16).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