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思考

2014-10-21廖承华

课外语文·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新课标思考语文教学

廖承华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推出,使得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老师面前,从而促使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本文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加强背诵和朗读教学”“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四方面,并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关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人翁,踊跃地参与对话。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并及时进行点评、表扬、鼓励,以激发他们对话的热情,营造宽松的对话氛围。其次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有个性、有过失的,教师要学会保护宽容。师生之间如果感情融洽,学生就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语文教学机智和教学灵感出现的动力与源泉,是师生教学相长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

二、要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

语文知识的系统化很重要。一方面,它可以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使得语文教学有条不紊、收发自如;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为了能够使学生正确而较快地把握文中雪景描写的作用,我先系统地给学生归纳介绍环境或景物描写的四种主要作用,即揭示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或心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讨论文中雪景的描写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通过探讨得出正确的结论。系统地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既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点,又能够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要加强背诵与朗读教学

新课标的积累与整合当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和初步的文言语感”。背诵是积累知识的有效方法。古代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不背诵就不能很好地积累词语,词汇量少、语感差,就会影响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朗读也是语文教学当中运用极为普遍的方法之一。它的主要长处在于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教师示范朗读、名家示范朗读、学生示范朗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情朗读等。例如《赤壁赋》教学设计就可以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抓住词赋的文体特点:多用对偶句,押韵比较自由,极富声韵之美。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美读等,采用多种方式的读来梳理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由怀古伤今到豁达乐观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四、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或“悬念”,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悬念—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围绕教学目的,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且难度要适中。例如梳理《项链》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1)贯穿本文的,让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通过这一事物,请同学们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一下,小说写了哪四个主要情节?(2)与《药》相比较,两篇小说在构思上有何异同?问题提出以后,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有的独自思考,有的几个人在一起讨论。我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思考与探讨,然后让学生自由回答,最后加以引导、总结,课堂效果很好。

(二)创设模拟情境

有些文学方面的内容光靠阅读抽象的文字,不一定能产生很好的联想效果。学生对作品的内容、意境以及情境缺乏清晰而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或者播放相关的视听材料营造气氛,让学生来感悟意境,把握思想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模拟场景,身临其境地去感悟。例如《雷雨》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的那一段精彩的对话,就可以让学生分几组上来表演,结束以后,让同学们自己来评价表演的效果,评选出优秀演员。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剧本的内涵作了深入的领会,揣摩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并通过表演展现了剧本的语言魅力。

(三)创设合作情境

交流合作的过程,就是共享学习资源、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竞争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或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合作情境。例如在探讨《三块钱国币》的两个主要矛盾冲突—“花瓶该不该赔”“铺盖该不该当”时,我要求每四个同学一组,给10?—15分钟时间合作探究,然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阐述本组的观点。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使得整堂课弥漫了探究和求知的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创设多元情境

高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综合素质。例如在与学生共同探讨《失街亭》中“街亭之失,谁之过?”这个问题时,教参上有两种现成观点:一是马谡狂妄自大,违抗军令,麻痹轻敌,致失街亭;二是诸葛亮识人不清,用人不当,致失街亭。同学们在经过一番共同探讨以后,又令人惊喜地出现了几种说法,有的说王平有错,没有死谏;有的说蜀军的谋臣策士有错,他们没有及时劝阻诸葛亮的错误决定;有的说其他将军也有错,他们不能审时度势,灵活应变,只知道死遵将令,没有早些集结军队于街亭。这就是多元解读带来的教学效果。

(编辑:陈 岑)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标思考语文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