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反思
2014-10-21宗蓓
【摘要】《唐诗宋词选读》教材在高中使用七年以来,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以三种创新教学法为例,进行了相应的评价与得失的反思。
【关键词】诗词教学;方法创新;得失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以韵传情
韵者,依声而传也。古典诗词萌生于音韵之中,合辙押韵倚声演唱,虽然旧时的曲调声腔,在今日大多流散,但借由声韵来传情的方式,却经久不息。想带领学生以较为直观的方式感受诗词之美,配合声韵来传情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比如白居易的歌行体作品《琵琶行》,通过浔阳江头琵琶女的弹奏,以声写情,学生对于古典民乐知之甚少,想让他们直观生动地理解“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非得让他们在音乐中体验一番不可。借由林海根据《琵琶行》诗境而创作的琵琶曲《琵琶语》,学生得入境中,凄婉清冷的曲调倾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愫。
又如电视剧《甄嬛传》,引用了温庭筠的词作《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音乐家刘欢先生为之谱写的曲子闲雅缠绵,可引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领会情境,事半功倍。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流行音乐歌曲,对古典诗词进行更为大胆的改编,比如流行音乐人羽泉根据辛弃疾词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创作演唱的歌曲《辛弃疾》,虽然也使用了一些古典配器来诠释诗词的意境,但曲调现代演唱浮夸,用所谓的节奏感替代了传统音韵的抑扬宛转,听罢非但不能让人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反而深感聒噪,不知所谓。又如SHE《长相思》中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引入其中,却以RAP的方式加以诠释,完全脱离了原词的意境与情调,只让人觉得不伦不类。但因为这些流行音乐人在中学生中拥趸甚众,极易对学生产生审美引导作用,需要格外关注甚至干预,以免让古典诗词的优雅折损于快餐文化的喧嚣中。
二、以画造境
中国的传统诗词中一直都有“诗画一体”的说法,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维作为“文人画”的创始者,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世亦有郑板桥等工书善画之人,以“题画诗”的方式留下了不少优秀作品。诗画本就不分家,在带领学生体会诗歌情境时,适当地辅以画面,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比如李白的经典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在大开大合的想象之外,更给我们塑造了主人公落拓不羁的形象,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将这种铮铮不折的傲气挥洒得淋漓尽致。当代书画大师范曾先生曾为此诗作画,画上的主人公携白鹿而登青崖,一身落拓之气,眉眼间自是一段与世不谐的傲岸,风骨卓然。再辅以范曾先生的书法题字,整幅画都呈现出高古雅致的风格,使李白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又如讲解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便可辅以刘旦宅先生所作的词意画,画中仕女姿态娴雅、神情萧散,一壶酒伴一卷书,画面上怪石崚嶒,修竹孤高,黄菊清冷,全无一点烟火俗气,亦合乎词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意境。通过画面营造出的美感,将几百年前古人精致优雅的生活方式,与春华秋实同悲喜的精神寄托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理解词人的多情与多愁。
古典诗词中有相当多触景生情之作,假如能做到“心中有画,眼中有景”,便可较易地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寄托。但需要注意的是,画面只是辅助,不能让它成为思维的限制,中国的古诗词博大精深,不乏有纵横恣肆的想象与余韵悠长的留白,而往往正是那些不能用画面展现的文字,才最是精妙难言。
比如《春江花月夜》,一幅月照春江的图画可以极尽形象,但说不尽的妙处还在于画不出的那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又如《省试湘灵鼓瑟》中的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单以文字入画并不难,但纸面外的寥落与开阔,那一份留白的韵味,又万万不可只局限于风景中。
三、以笔写意
古人以诗言志,以词言情,今人也创造出了自己擅长的文体表达,形式的变化不能改变情感的内核,而换一种方式去表达,有时反而更能贴近古人的心,写出自己的理解。
笔者曾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重新诠释古诗词的内涵与意境,有一位学生是这样解读王绩的诗歌《野望》的:
“于黄昏之时远望四方,一座座山都渐渐暗淡下来,太阳的一丝余晖也只照亮了憔悴枯黄的树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情,春去秋来其实本是自然规律,唯有心中有郁结的人才会为了落叶而感伤,为了夕阳而叹息。诗人的苦闷被暮色四合时荒凉的景物勾起,而那些牧人却不曾理解,他们不因时节的更替而有什么改变,叶落了,他们仍只砍柴;天黑了,他们仍只回家,点一盏灯,犒慰劳作了一天的自己,盘算明天的任务,便吹灭了灯,等待新的一天。
只有王绩和他们不同。
他亦有家,却无法驱着牛羊默默回到茅屋,所以他看着这些牧人,只能独自转身,走进山林之中,唱着采薇的古歌,远离凡尘。”
不是单纯地翻译诗歌,而是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对诗句的分析中,通过这样的方法,既深化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提升了他们文字表达的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解读不是误读,有的学生将现代人的思维带入到古典诗词之中,如解读温庭筠的闺怨词时,不能理解旧时闺中少女的无奈,反斥之为“宅女”,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充足的铺垫与适当的引导,带领学生去发现古诗词中蕴藏的美。
综上所述,古典诗词的教学有很多可以拓展的资源,也有很多可以尝试的方法,如画面音乐,固然可以直接传达情绪,帮助学生理解,却也要契合氛围,留下空间;固然“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解读也不该是随意散漫的误读,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与审美素养,才能引导学生走入古典诗词的意境之中。
作者简介:宗蓓,女, 1985年生,就职于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中学二级职称,研究课题为“唐诗宋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