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课堂中的设疑与提问

2014-10-21刘晓玲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期
关键词:设疑提问引导

刘晓玲

摘 要:课堂上常常把激起求知欲作为学习的最初诱因,课程往往以解答问题开始。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当数设疑与提问。好的设疑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更在于它能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引导;设疑;提问

一、关于设疑与提问

设疑、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引发思维的特点。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它还具有多种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和习惯,启迪聪明智慧,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养成从容应对、慷慨陈词的口才。

二、设疑的方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疑是一门学问。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设疑亦即设问。方式繁多,众说不一。由于划分标准不同,导致名目各异。一般来说,可以按照教师提问的施教程序和学生答问的思考方式划分,划分为两类。

按照教师提问的施教程序,可归纳为五种:

1.超前式设疑

一般用于预习或自学新课,目的在于确定学习目标,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

2.引导式设疑

这类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具有指导性和诱导性,要求指向明确,内容具体,采用套问的方法,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就像导游,带领学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览胜探奇,饱览名胜风光。

3.比较式设疑

讲究词句、段落、文体或写作特点设计横向或纵向比较的问题,使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辨过程中加深理解,增进思维。

4.点拨式设疑

这种设疑带有较强的随机性和灵活性,一般用于以下三种场合:①启发。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甚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愤”“悱”境地,教师轻轻一点,一语道破,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比如问为什么要写杨二嫂从“豆腐西施”到“细脚伶仃的圆规”,学生如果回答不出,可以点出:为什么要写闰土从“少年英雄”到“木偶人”?学生便会眼前一亮:哦,也是写农村破产。②过渡。主要是在教学推进过程中的衔接、转折关头起搭桥铺路的作用,在学生思维运行、转弯关卡起润滑疏通作用。③突破。对于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教师稍加指点,便能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揭示中心,比如问:“愚公、智叟哪个聪明?为什么?”

5.归纳式设疑

指在完成一项教学内容之前的设问,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归纳所学内容,促使知识系统化,认识深刻化,并以此提高综合、概括能力。例如,可以问一个段落大意、一个人物的特点,也可以问一个单元课文之间的共性和个性等。

三、提问的方法

“提问是一种艺术。”教师提问一定要做到能发能收,运用自如;学生发问离题,教师要能够因势利导,纳入正轨。对提问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五组:

1.直问与曲问

钱梦龙先生说:“要让学生‘多思老师怎么启发也至关重要。例如提问,同样一个问题,就有‘直问‘曲问的区别。‘直问者,死问也,问得过于老实,直来直去,启发性不强;‘曲问者,活问也,问题多拐一个弯,学生要多动一下脑筋才能回答,因而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我爱‘曲问,力避‘直问。”曲问也叫迂回问、转弯式提问。它有多种形式,从问与答的矛盾双方来看,可有“问曲答直”“问虚答实”“问误答正”等。

2.顺问与逆问

顺问是直接问“为什么”,而逆问则是从反的方面提出假设。

四、设疑提问的要求

1.设疑提问要有的放矢,问有所值

即问题的设置要有目的,合乎教学内容。不要盲目提问,也不要提那些可问可不问的问题。如果为了搞形式、图花样而提一些与课堂无关的问题去考学生,又或者只提一些简单的本身带有暗示性的或学生完全不假思索、不费力气就可回答的问题问学生。这样做就成了为设疑而设疑,是毫无价值的,不仅不能达到教育学生或启迪思维的目的,而且还会削弱教材的思想性,败坏教材所塑造的美好形象。

2.设疑要难易适当,多少适度

课堂提问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难易适度。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片段,教師设计多少疑问,要心中有数,并且提问应有启发性。过难的提问,往往脱离了学生知识基础与理解能力,会使学生听而生畏,挫伤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过易的提问,起不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因此,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决定提问的难易程度,最好形成梯级式的设疑提问,先易后难,先浅后深,循序渐进,难易搭配,并且有一定的思维“坡度”。须强调的是设疑提问多少也应适度。问题过多,过于频繁,甚至以问代讲,学生易被接踵而至的问题搞得疲惫不堪,积极思考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习兴趣等反而会降低。问得极少或不问,教师唱“独角戏”,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即使老师讲得天花乱坠,津津有味,学生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参考文献:

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G].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0-124.

(作者单位 云南省文山麻栗坡县杨万乡中心小学)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设疑提问引导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探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