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2014-10-21巨克花
摘 要:不论教师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与其说是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其学习结构。历史学科更是如此,几年来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绝不能把基本史实当作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历史知识结构,使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的综合角度去把握历史现象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课堂教学;历史思维能力
新编高中历史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总感到历史不好学,很难理解,往往以死记硬背来应付,由此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支离破碎、杂乱无章。而历史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如何引导高中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掌握好学习历史的适用方法呢?我以为,如果我们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采用相应的知识结构教学法,给学生以知识结构化教育,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教学中构建知识结构的基本目的是引导學生将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把教材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类,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再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抽象思维进行提炼概括,把知识的内在联系用简洁的要点显示出来,使之系统化,形成本节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以培养和实现。这不仅能引导学生抓住整体结构,而且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充满魅力的探索知识王国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必须抓住历史的主干知识。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集中反应了在各种矛盾运动中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并成为历史发展的主线。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对学科主干内容的把握,如中国古代史部分,抓住“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中国近代史部分,抓住“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世界近代史部分,抓住“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这对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极为重要。还要注意把握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壮大,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束缚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召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五四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又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知识结构教学法”中每节课的完成都意味着与该次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结构图”的完成。知识结构图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推理而建立的,因而作为学生识记和再认问题的“工具”,它越简明,则学生的识记和再认识就越容易。当然,学生在识记和再认时,并不是仅仅识记“知识结构图”所表述的材料,而是根据图示上的材料和逻辑关系有“内部语言”将与该问题有关的材料(即教材所述内容)在大脑中进行识记、分析、进入内部语言的高级阶段。在表述该问题时,学生均能将内部语言表达的材料转化为外部语言并以“知识结构图”为纲,将该问题用文字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而表述的正确、完善的程度即反映了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掌握的水平。因此,建立识记、再认“知识结构图”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内在”的锻炼和发展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条理性。
通过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绝不是单纯地复述历史事件,而是在科学认识上阐述历史。历史知识结构图宏观地再现了历史的进程,在教学过程中,它的运用,使课堂教学逻辑严密、趣味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历史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曲凡平.高中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5).
作者简介:巨克花,女,出生于1971年6月,本科,就职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乐都一中,研究方向: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