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世界屋脊上的高效课堂
2014-10-21李波
李波
摘 要:由于西藏地区学生的一些特点,在西藏地区学校实施高效课堂,在教学设计、内容安排等方面需要一些独特的注意:包括“因材施教”巧设计、“投其所好”促感情以及“二八定律”抓重点三个方面。
关键词:高效课堂;因材施教;投其所好;二八定律
高效课堂的概念早已在内地中小学炒得如火如荼。它的最大功能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在课堂40分钟时间里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它的最大魅力在于在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促进师生能动性的发挥,为老师的发展、学生的进步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需要注意的是,与内地学生相比,西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驾驭高原地区的高效课堂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一些个人看法,以飨大家。
一、“因材施教”巧设计
教育学理论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目标。对于西藏地区的学生而言,由于在文化与语言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各种原因综合作用下,西藏学生的阅读量很匮乏;他们中大多数来自农牧区,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可是汉语文基础较差,特别是书面表达的能力普遍低下。俗话说:“皮之不附,毛之焉存”。面对这种情况,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应控制难度,首先解决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让西藏学生在最基础的知识方面不存在欠缺,然后再考慮更进一步的学习问题。
二、“投其所好”促感情
高效课堂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的“投其所好”自然不是曲意逢迎,而是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多创造机会,让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多展现自己的长处,体验个人魅力与成功的味道,从而树立学习上的兴趣与自信。西藏学生大多数性格活泼开朗、朴实善良,但在课堂上又羞于表达;这一直是我很头疼的问题。但偶然的一节课,让我发现解决问题的契机。在讲述教材中《格萨尔出征》一课时,西藏学生的反应异常热烈。课堂上,平时羞于课堂表现的西藏学生一扫往日的拘谨羞涩,踊跃发言。高原上的孩子们几乎是从小听长辈们讲述格萨尔王的传说长大的,争先恐后地向同学们讲述他们所知道的格萨尔王的故事……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个个神采飞扬,甚至下课铃响了依然没有从兴高采烈中走出来。此后我布置了一篇以格萨尔王为主题的作文,因为贴近生活,这次作文几乎是该学期最好的一次。通过这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的激情与共鸣。对于学生在参与课堂中的点滴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有获取知识的喜悦,这样其参与的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就会大大增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二八定律”抓重点
高效课堂的核心在于“高效”。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在快速调动学生兴趣,刺激学生兴奋点之后,要抓住重点。每个学生都不会拒绝宽容和蔼有幽默感的老师,西藏的孩子们也不例外。他们渴望老师给他们讲外面的故事,他们渴望通过老师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高效课堂是要“高效”的,要求向40分钟要效益,要成绩。教师在选择与组织学习材料一定要精挑细选,如果把学习材料比喻成一锅美味的鸡汤,“材”是里面的鸡肉,“料”是里面的材料。添“材”是为了保证鸡汤中富含学生所需要的营养;爆“料”让汤更加鲜美,让学生爱喝。所以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材”与“料”的关系,不可顾此失彼。
高效课堂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要实现高效,就要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驾驭世界屋脊上的高校课堂,更要充分考虑到西藏孩子们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世界屋脊的孩子们在教学成长中真正享受到高效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林培英.课堂决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