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路径选择①

2014-10-21邓玉喜胡承建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校企合作

邓玉喜 胡承建

摘 要:本文在对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要通过优化专业教学、炼就“职业人”和培育学生职业素质等途径提升学生的择业竞争力,最终提升其就业质量的观点。

关键词:校企合作 就业质量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89-03

Options of Improving Employment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Deng Yuxi Hu Chengjian

(Hunan enginering and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 Hunan,41015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roving way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employment qualit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raining professionals and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career decision-making by optimiz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so as to increase employment quality.

Key Words: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Employment Quality;Ways

就業是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特别是全球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人们不仅关注就业数量即就业率,更关注就业质量,并把就业质量说实在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到如今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由一味强调就业率开始关注就业质量,但在很多高职院校重招生轻就业的情况依然比较严重,这是阻碍就业质量提升的瓶颈。因此,最终实现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报告中提出的“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2]。

1 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内涵

准确把握“就业质量”的内涵是探讨提升就业质量的基础,“高职学生就业质量”是“就业质量”的延伸,是对其内涵的进一步缩小与明晰。近年来,学界对于“就业质量”的讨论颇为热烈,但国内借用得最多的是河北师范大学刘素华关于就业质量的定义,即“就业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具体状况的优劣程度”。[3]本课题组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界定,认为就业质量的内涵应该包括三个维度,即就业的客观优劣度、主观满意度以及工作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吻合度。其中客观维度主要包括专业对口率、薪酬福利、工作环境、半年内离职率、单位是否有送培或继续教育的机会等,主观维度则与之一一对应,并依此建立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只有掌握了客观的尺度,才能比较全面、公正地看待就业质量,才能有的放矢地探究提高就业质量路径。

2 对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和“提高路径”的调查

2.1 调查方式及范围说明

为掌握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并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和提升质量的对策等,本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展开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问卷中,对“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设计了13道题,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为了尽量全面反映问题,有的选题设计的选项多达11项。针对“高职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对策”设计了3个选题,其中有个选题也包括9个选项,所有这些内容编排在一份问卷中,问卷回收后经课题组成员汇总、整理后分别编成表1和表2。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湖南省8所高职院校(其中国示范2所、省示范3所、一般高职3所)的800名毕业生,问卷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放并回收,之所以发放电子问卷,主要是基于毕业生大都不在长沙工作的现实。被调查学生毕业的时间是一年以上,三年以下,其中工科类540人,占68%,文科类260人,占32%,(男生570人,女生230人),回收755份,回收率94.4%,调查结果是有效的。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很多,但从本次毕业生调查结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所选读的专业、学院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学生所参加的校内、外活动、是否有“双证书”、是否接受了就业指导及其本身的社会关系等等,这里选择了调查中发现影响比率较高的因素列入表中,具体情况分类汇总如下(见表1)。

从表1中可看出,被调查的学生中,所有人都认为是否持有“双证书”对就业有直接影响,94%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对就业影响很大,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特别是进企业生产实践直接影响其就业质量。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工作目前在高职院校是有所欠缺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不利于学生高质量就业的。

从表2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被调查学生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对就业的帮助很大,并对合作育人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很多有益且比较集中的建议,对学院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也提出了改进意见。

3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路径

在高职院校日益重视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应当选择怎样的路径或者说通过什么方法去提高就业质量呢?这一点,学界已有很多讨论,但作为毕业生,在他经历过择业—— 就业之后,根据他们的切身感受也作出了回答(见表2)。结合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和学生关于提升就业质量的建议,高职院校可以选择如下路径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3.1 校企合作优化专业教学

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利国利民。

3.1.1 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

本次被调查的学生100%的建议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也只有这样,学院培养的人才才能与行业、企业的需求相匹配。因此,高职院校各专业要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通过联合共建专业,共同研究专业建设规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和培养质量标准,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契合专业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科学、合理、规范,最终使高职学生成为能从学院“下得去”,能被企业“用得上”的人才。

3.1.2 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在调查中,学生100%要求增加实训、实习内容,76%要求教學应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么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务必响应学生呼声,切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行业发展的人才群预期,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要积极推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要加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资源共享课程开发的力度,共建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从而既可以满足学院教师、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课后以及实习期间自主学习的需求,也可以满足行业、企业参与和了解学院教育进程的需要。同时,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也可以利用该课程资源中针对企业员工开发的培训包进行再学习和深造,从而实现学习社会化、终身化。

3.1.3 校企共同编研教材

高职院校既要体现“高”的特性,即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更要体现“职”的特性,要彰显其职业特色。首先它的教材就应当是为高职学生量身定做的,其核心理念就是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理开发教材,彻底摆脱本科教材的学术气息和章节目录式的框架结构。这样,行业、企业可以把实际工作中执行的最新的标准进教材、进课堂,最终进学生的大脑、进学生的实习操作规程,可以有效避免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可以实现“学以致用”。

3.1.4 校企共同建设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要依托行业、企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多渠道创建、拓展校外生产性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按照“共享共赢”的建设思路,强调教学、生产、培训鉴定和科研四合一的功能定位,按照先进性、适用性和系统性的要求,突出“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积极探索学院主导、学院行业企业共建、教师和技术人员融通、就业实习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共享的运行机制,突出“实习”这一核心环节,实现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互促互进的建设目标。

3.1.5 校企共同建师资队伍

无论是专业教学还是课程建设,师资是最关键最能动的因素,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双师型”的要求,但高职院校本身现有的师资条件是难以满足需要的,以至于在调查中有94%的学生建议“专家进课堂”。因此,学院有必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员工与教师身份融通的机制,实现“教师”与“员工”身份的互通互认。教师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下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他到企业后,其身份就转为企业员工,服从企业管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提升其“双师”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在招聘专业教师时,要有严格的准入条件,尤其要注重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杜绝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直接招聘教师;也可以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和行业专家来学院兼课,开展课堂教学,或者开展专题讲座,他们来到学校其身份就转变为教师。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直接由企业员工传授技术,这种“师徒”关系就直接认同为“师生”关系。

3.1.6 校企共建专家工作室

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有的没有给行业、企业专家或能工巧匠提供合适的办公场所,他们经常是来开个座谈会或者上一堂课就走了,不利于专家与学院师生的长期沟通与交流,也不利于校企深度合作。因此,学院要下气力聘请行业专家、能工巧匠进校园,建设专家工作室,行业、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技术和智力支持。这样,专家们可以天天与师生面对面交流,时时可以现场示范,手把手的教授学生以技能,把他们的工作经验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既可以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味“今天所学的,就是明天用得上的”道理。

3.2 通过实战炼就“职业人”

所谓“职业人”就是参与社会分工,本身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等,通过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获得其合理报酬,既满足自我精神和物质需求,又实现其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这样的一类群体。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经过三年的教育、培养,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再经过实训和顶岗实习,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以适应岗位的需要,通过参与社会分工获得社会的认可,得到相应的福利待遇。高职学生这三年的学习过程,就是他完成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过程。

3.2.1 校内实训,炼就“准职业人”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每个专业都应当按照岗位要求建设有校内实验室或实训场,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校内实验室或实训场实际就是学生作为将来职业人的模拟工场,通过在实验室和实训场的“做中学”和“学中做”既巩固已学的专业知识,又完成职业所需要的程序训练,帮助学生从新手演变为“准职业人”。

3.2.2 职业资格认证,助力实现“职业人”

职业资格认证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正在加大“双证”制推行力度,也就是说学生在毕业时既可以拿到毕业证,也可以拿到某专业的“职业资格证”。这一点,在本课题组调查时,全体被调查对象都认为“双证”是影响他们就业质量的重要法码。在获取“职业资格证”的过程中,他不但要认真准备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要准备与职业相对应的操作技能,这实际就是一个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学生”身份与“职业人”身份融合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加大“双证”制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为学生早日成为合格“职业人”创造条件。在这项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政府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起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沟通与互认体制。

3.2.3 顶岗实习,炼就合格“职业人”

高职学生在大三第一学期末完成毕业考试后就可以正式进入企业开始顶岗实习,这时候,他的身份由学生变成了“准职工”,他必须按照企业要求完成某项工作的规范程序去开展工作。这个顶岗实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就业实习的过程,更是一个由“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转变的过程。因此,学院既要加大顶岗实习的宣传与引导力度,也要加强与接收学生实习单位的沟通,力争使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最终实现“干什么象什么”的目标。

3.3 搭建三个平台培养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它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素质,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高职院校在第二课堂这个阵地上,重点要搭建设好三个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3.3.1 职业生涯导航平台

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和就业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活动,建立“培养—就业”的信息反馈传导机制,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优秀校友开展就业创业辅导,组织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同时还要积极发动应届毕业生当地政府、企业组织的各类人才招聘会,努力引企入校,开展校园招聘。

3.3.2 职业素质拓展平台

按照“专业+社团”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以教学系部为单位分专业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大赛,搭建学生技能竞赛平台,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技能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强化职业素质。

3.3.3 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在本次调查中,有7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缺乏求职技巧,特别是在面试时心里紧张,3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在面试时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而现场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当时心理因素的影响。基于此,高职院校要加大就业指导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既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树立成功就业的信心,也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正视困难,特别要针对就业有实际困难的特殊群体,比如家庭贫困学生、残障学生等,更要悉心指导,鼓励他们尽最大努力去扬长避短,迎难而上,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

总之,就业质量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参考值之一,也是考量高职院校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职院校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是一个需要得到政府进一步指导、行业进一步支持、校企双方进一步合作、学生本身进一步努力的系统工程,值得全社会继续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茧,蒋玲玲,岳婷.高职院校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EB/OL].http://hnrb.hnol.net,湖南日報,2006-07-21.

[2] 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http://www.xj.xinhuanet.com,新华网.2012-11-19.

[3] 刘素华.就业质量:概念、内容及其对就业数量的影响[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5):125-12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16.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校企合作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