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题”发挥 促主动思考
2014-10-21王勤
王勤
数学思考,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数学思考”这一重要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达成的载体在课堂,因此,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思考的培养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外显性的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应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去洞察隐含于知识当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不遗余力地进行思想方法的渗透,挖掘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蕴藏的重要思想方法,深入地引导学生透过教材表面做出实质性的“数学思考”.
一、以“问”促思,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而问题解决是思维发展的载体,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基,当然一切数学学习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恰到好处的问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学生思维的生长点.
例题:做一做,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做一做”是学生在学习完多角度解决问题一课后的巩固练习,这一道习题主要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左边有7只,右边有6只;黑的有7只,白的有6只……)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天鹅?”针对以上封闭式的练习我做了如下调整:
选一选:
1. 左边有7只天鹅, . 一共有几只天鹅?
2. 小天鹅有5只, . 一共有几只天鹅?
3. 一共有13只天鹅, . 白天鹅有几只?
a:大天鹅有8只
b:右边有6只天鹅
c:黑天鹅有7只
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学生的逻辑起点,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读图能力要求的提高,做了以上的三个变式的练习的调整,其中的选择性更能体现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对解决问题建立了基本的模型,为了避免學生思维僵化的风险,笔者打破了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模型,设计了“一共有13只天鹅, ,解决白天鹅有几只”,使知识的掌握真正内化到学生的思维当中. 同时笔者充分挖掘数学问题的智育功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进行有益的联想和探索,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和方法. 通过以上习题的变式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认识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获得问题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逐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二、以“难”促思,完善学生思维逻辑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思维角度的多样化,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策略的最优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力、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接受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适时主动的向学生发“难”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毫米的认识”片段:测量10000张纸的厚度.
师:测量10张书纸的厚度是多少?
生:大约1毫米.
师:那100张纸的厚度呢?1000张纸的厚度呢?10000张纸的厚度呢?是多厚呢?怎么来解决?用测量吗?
生:(学生讨论)
生:10张纸厚度是1毫米,100张纸的厚度就是1厘米,1000张纸的厚度就是1分米,10000张纸的厚度就是1米.
……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 在测量10000张纸的厚度时,学生由最初感性的否定到最终理性的思考,经由小组间的讨论,运用化繁为简、化大为小的数学思想,厘清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四者之间的关系,沟通了其中的联系,既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这一发“难”问难环节准确把握了学生思考方向,将学生的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考力.
三、以“疑”促思,整合学生思维推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无疑则不思,主动思考是源于学生内在的需求,基于自身需求所进行的思考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行为.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老师还要因时设疑,更要促成学生在“疑”中激发学习欲望,在“疑”中产生思考氛围,在“疑”中碰撞智慧思维. 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向纵深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质量.
“量角练习课”片段:
下面的1,2也是角,你能量出它们的大小吗?
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量的?
在测量角的大小时,出示这两个比平角大的角,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头脑疑惑,以疑促思,经过学生组内的交流,利用周角是360度这一知识点,通过测量小角的度数进而解决比平角大的角的度数. 这一习题是以转化促使学生有效地思考.运用转化的策略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一般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难解问题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
四、以“同”促思,暴露学生思维过程
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考. 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有序思考能力. 即在知识的对比辨析间引导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新知的探索中,教师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要及时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从而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三角板画角片段:用三角板可以画哪些角?
师:请你们四人合作,想一想用三角板可以画哪些角?
生:(讨论画角)
单独角:30度,45度,60度,90度……
组合角:75度,105度,135度,150度……
师:你能将这些角分一分类吗?
生:第一类:30度,60度,90度,150度……
第二类:45度,75度,105度,135度……
师:请你再来观察一下分的这两类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第一类是整十的度数.
生:第二类是尾数是5的度数.
师:那这两类角之间有没有联系呢?用三角板可以画哪一类的角?请你们四个人讨论一下.
生:这些角都和一个数字“15”有关,它们都是15的倍数. 师:那也就是15的倍数的角都可以用三角板来画.
生:是的.
师:那15度的角能画吗?
……
在新知的探讨与研究中,离不开有效的数学思考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感知问题,在对比中深化问题,在猜想中推理问题,进而归纳整理出整十度数的角和尾数是5度数的角都是15的倍数,从而学生自主地总结出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哪一类的角. 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积累思维活动经验的重要过程,让学生建立思考的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总之,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有意识地发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潜移默化地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