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10-21何美娟王洁黄色丹韦丽芳陆桂荣牙愈
何美娟 王洁 黄色丹 韦丽芳 陆桂荣 牙愈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干预,采用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分别于干预前后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 。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维持性血透;心理干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473-01
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编号:百科计字:20120117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正常人群[1],如何改善其生活质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状况, 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通过使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的跟踪测评,证实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终末期肾衰患者;接受血透治疗3个月以上;理解能力与沟通能力正常;知情同意。排除有精神疾病与认知障碍者。男55例,女45例;年龄:37~64(48.18士9.37)岁;文化程度:大学10例,中专及高中43例,初中及以下47例;透析年龄:3个月~6年,平均(4.48士1.56)年;原发病:肾小球肾炎63例,高血壓肾病3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透析、透析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具体措施: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质量、社会与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出现的心理反应制定最佳护理干预措施。①抑郁、悲观心理:抑郁悲观患者,干预措施以排解、引导、支持、鼓励为主,加强与患者沟通,,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在与透析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 应特别注意与他们的第1次交谈时留给患者的印象。用礼貌性语言, 使患者感受到尊重;用安慰性语言, 使患者感受到温暖;用鼓励性语言,让患者看到希望。介绍治疗效果良好的实例,促进患者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②焦虑、恐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是热情体贴的服务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开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治疗。护士要善于了解患者的需要,关心患者的饮食和睡眠,通过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和血管通路护理的指导工作,做好健康教育。宣教透析治疗有关知识,使患者增加对血液透析的认识,减少不良情绪反应。③敌对、排斥心理:对于有这种心理的患者,护士应该耐心、仔细聆听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的想法,通过了解患者的家庭社会关系及工作情况, 努力寻找原因,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除患者的顾虑,以护理者的言行去感化患者,耐心地向患者讲明疾病治疗的长期性和必要性,提供患者最希望得到的协助与支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④主动帮助患者寻求有效支持,强调家庭及社会支持,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2]。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与有效帮助使患者能自觉地采取积极措施来配合治疗。引导患者的亲属好友给予患者生活的照顾、精神鼓励和经济支持,以广泛的社会关爱增强患者对美好生活的眷恋。
1.3评价指标 干预前、干预后4周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3]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该量表由24个条目组成,包括: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躯体疾病、精神健康、情感智能、社会功能6个维度,每个条目分5级评分,1分最差,5分最好,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干预前(P均=0.0000),见表1。表1、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时间 例数 生理机能 健康状况 躯体疾病精神健康情感智能社会功能 干预前 10043.75±5.6343.64±5.2240.11±7.2349.93±5.8138.26±5.3148.74±5.16干预后 10051.36±5.6152.01±4.8656.52±6.4266.27±5.3253.81±4.6561.46±5.23t 8.232510.351516.327116.478217.1391 14.1172P0.00000.0000 0.0000 0.00000.00000.0000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一种治疗手段,需要经过漫长的治疗过程及不可预知的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多数患者有紧张、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心理反应[4]。研究表明,85.11%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7%的患者有自杀念头,其中,以抑郁和焦虑最常见[5]。这些心理问题引发的持续的精神心理刺激会导致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抑郁症状,久而久之会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失调,并使相应内脏器官发生器质性改变,诱发胃肠道、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本研究在常规透析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恐惧、紧张、抑郁、悲观等不良心理,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关心、支持和疏导, 消除患者的顾虑, 帮助其立乐观向上的态度, 更好地配合治疗。本文结果证明,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目的不再局限于生命的维持和症状的缓解,而是如何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恢复。测量生活质量并研究患者的主观感觉,从而为临床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心理干预措施关爱患者、理解患者,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希望,使患者自觉参与护理计划的实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董睿,郭志勇,谌卫.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7):606-610.
[2] 朱腊荣,曹春香.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社会因素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6):36.
[3]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社,2005:190-191.
[4] 蒋晓玲,许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4):461.
[5] 邓志强,刘玉云,贺延梅,等.血液净化护理手册[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