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跖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掌部皮肤缺损的护理研究

2014-10-21黄凤周梅梅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

黄凤 周梅梅

作者简介:黄凤(1976-),女,重庆市长寿区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工作【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跖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掌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行跖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掌部皮肤缺损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实行手足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实行护理干预,术后随访3-6个月,比较2组的手术护理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行皮瓣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跖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掌部皮肤缺损具有重要的护理价值,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皮瓣移植;手部皮肤缺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300-02

跖底内侧皮瓣是修复手掌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其质地与手掌接近,可携带感觉神经,移植后可恢复较好的感觉功能[1]。皮瓣修复后指腹饱满,外形逼真,移植皮瓣具有和手指相近的指纹,且质地与手指相匹配,耐磨性好[2]。跖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术后皮瓣在经历过组织创伤后其生理功能明显减弱,所以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3]。为了探讨应用跖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掌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护理效果,我科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行跖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掌部皮肤缺损的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模式,并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在2年内行跖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掌部皮肤缺损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30例患者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2-54岁,平均(32.3±5.2)岁。2组在年龄,受伤程度,手术方式,皮瓣移植的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治疗方法 患者均行跖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掌部皮肤缺损,根据患者手掌部皮肤缺损的大小设计和选择移植部位皮肤。将跖底内侧皮瓣游离,吻合跖底内侧部位的血管,再将游离的跖底内侧皮瓣与手掌部缺损部位进行逐层对位缝合,修补手掌部皮肤缺损。

1.3 护理

1.3.1 对照组 实行手足外科常规护理,内容如下:对患者入院时进行护理评估,讲解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入院告知,介绍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术区皮肤准备工作,观察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况,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术后保证病房的通风及环境温度保持在20-25℃,并密切观察手掌部皮肤的血液循环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1.3.2 观察组 在常规的手足外科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内容包括:

1.3.2.1 心理护理 ①根据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交流[4]。病人入院后我们安排护士专人陪同病人做各项检查及治疗。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受伤的过程,完善术前相关检查。②护士向病人及家属主动介绍常规手术前需要准备的内容,介绍手术方式及术中配合以及有利于手术的护理及医疗的信息,让患者减少对手术的恐惧心理。③告诉患者手术的必要性,以及不良情绪对疾病康复的危害,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3.2.2 检查准备①协助做好术前常规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CR片等。根据病情备好血液术中备用。②保护好供区和受区的皮肤和血管,术前1d做好供区和受区的皮肤准备工作,禁止在供皮区做穿刺及注射。

1.3.2.3 病室准备移植后的皮瓣血液循环仅靠吻合后的血管相通,对寒冷的刺激敏感,长时间的血管禁挛可以导致术后血管栓塞及组织坏死。闷热的环境可使患者汗腺分泌增加,导致伤口感染。所以病房要求宽敞、明亮、通风。病房温度保持在23-23℃,湿度保持在60-80%。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室内地面及墙面、桌面用含氯制剂每日消毒。

1.3.2.4 皮瓣的观察及护理:术后患肢抬高15-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皮瓣肿胀。

密切注意游离皮瓣的血运情况,对皮瓣色泽、温度、毛细血管返红试验、张力的观察。术后3天内每小时观察一次,以后一周内每2小时观察一次。观察指标:①颜色:在自然光线下,游离皮瓣的颜色红润。若皮瓣颜色变淡或苍白,说明动脉禁挛或栓塞,若皮瓣颜色大片或整片变暗,说明静脉完全性栓塞,随着栓塞时间的延长皮肤色泽逐渐由暗红→红紫→紫红→紫黑。当动静脉完全栓塞时,皮瓣颜色呈灰暗色,最后变为黑紫色。②温度:术后皮瓣组织的温度与健侧皮肤的温度基本相同或低1-2℃,说明游离皮瓣血运良好,皮瓣组织与健侧皮肤温度相差在达3℃以上时,大多是动脉危象,若皮瓣组织与健侧皮肤温度相差逐渐增大,一般24-48小时后皮温相差达3℃,大多是静脉危象的表现。动静脉危象一旦发生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③张力:正常皮瓣血运重建血运后指腹弹性正常或略高于健指。a、如张力过大且出现皮瓣色泽发紫,则表示静脉回流障碍;b、如皮瓣张力低下,色泽由潮红转为苍白,则说明动脉供血障碍。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皮瓣的张力及肿胀程度,

分析引起肿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静脉回流不畅引起的肿胀,可抬高患肢

以促进静脉回流,若因为受压所致,可及时松解过紧的包扎,并检查局部有无水泡、血肿、感染等,并作相应的处理。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的变化特征,保证皮瓣成活的关键是防止血管危象的发生[5]。

1.3.2.5 抗凝治疗的观察:遵医嘱给予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解痉抗凝、扩血管的药物,促进皮瓣的血液循环,以保证皮瓣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以促进皮瓣的存活。并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其他血象指标。经常巡视病人,了解患者有无疼痛或微痛的感觉,如诉疼痛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止痛药。维持病人血压的稳定,防止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血管痉挛。

1.3.2.6 水疱的护理 较小的针尖样水泡可以无需处理,等待其自然消退即可。直径>5mm的水疱,消毒后用针头吸出水泡,并保持局部干燥,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1.3.2.7 康复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为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功能锻炼方案。康复锻炼遵循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全面训练的原则。功能锻炼的时间:①早期治疗的目的是保证皮瓣的存活和预防切口感染,此期可轻微被动活动,但动作不宜过大,幅度宜小,以不引起切口疼痛牵拉皮瓣为原则,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又可避免发生血管痉挛。②术后第二周,皮瓣与周围组织逐渐建立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相对稳定,可以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活动的范围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以不造成伤口疼痛或不增加皮瓣张力为原则,防止关节僵硬。③后期:皮瓣成活拆线后可以逐步进行训练,使皮瓣可以承受一定的张力和阻力,皮瓣在活动后会有肿胀和磨损,都能自行消退和愈合。手术后定期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及毛细血管充盈度,防止血管危象的发生,使皮瓣得以存活的关键。正确的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措施。

2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预后比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一。

表1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血管危象 肿胀 感染 术后并发症情况对照组 15 3 10 3 8观察组 15 0 2 1 22.2 2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二。

表2 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对照组 15 3 10 2 13(86.7)观察组 15 13 2 0 15(100)3讨论

手部开放性损伤并皮肤缺损是一种严重损伤,治疗不当可造成手功能障碍[6]。我科应用跖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掌部组织缺损的治疗,并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護理干预,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协助做好术前检查及病室准备,同时加强皮瓣的护理及观察,抗凝治疗的观察,水疱的护理及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此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发生血管危象的发生、感染、肢体肿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护理干预在跖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掌部组织缺损的治疗及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同时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干预在跖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掌部组织缺损的治疗及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起到了双赢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任志勇,王成琪,范启申.肢体组织缺损显微修复与重建手术学[M].军事医学出版社,2004:206-208.

[2]柴益铜,方炫量,戚建武,等.应用足趾侧方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J].临床骨科杂志,2012,1(3):306-308.

[3]杨继春.手外伤组织缺损实施带蒂皮瓣移植术后的护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6(11):283-284.

[4]徐泳,钱超,郑纪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262:2347-2348.

[5]黄少文.手外伤皮瓣移植患者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3)143-144.

[6]马小芬.皮瓣移植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9):34-35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