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与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关系的临床观察
2014-10-21钟义君胡燕敏
钟义君 胡燕敏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与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臨床关系。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小儿支气管炎180例,分为哮喘性支气管炎与非哮喘性支气管炎,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检测两组MP-IgM抗体结果,并将观察组患儿根据MP-IgM抗体阳性、阴性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转归哮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MP-IgM抗体阳性44例,阴性46例,MP-IgM抗体阳性率为48.89%,对照组患儿MP-IgM抗体阳性24例,阴性66例,MP-IgM抗体阳性率为26.67%,观察组MP-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转归为哮喘18例,未转归为哮喘26例,哮喘转归发生率为40.91%;非暴露组转归为哮喘10例,未转归为哮喘36例,哮喘转归发生率为21.74%。暴露组哮喘转归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存在相关性,并且对转归为哮喘可能存在一定作用。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165-01
临床上,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作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中,肺炎支原体是导致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而其感染发病率在哮喘患儿中也在逐年升高。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的喘息发作、慢性咳嗽以及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已有相关学者在不断的分析和探讨[1]。本次研究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180例,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由于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相关性,从而更好的进行治疗。结果满意,现将本次研究结果进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样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90例为观察组,男54例,女36例,年龄1岁-13岁,平均年龄(3.14±2.11)岁。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90例作为对照组,男56例,女34例,年龄1岁-12岁,平均年龄(3.17±2.12)岁。两组患者均符合各自的诊断标准,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检测两组患儿的MP-IgM抗体,具体操作如下:在患儿住院当日采取静脉血3ml,对血液进行离心,然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MP-IgM抗体进行检测,观察MP-IgM抗体阳性率。两组患儿在检查前两周均未服用抗生素。将观察组患儿根据MP-IgM抗体的结果分为暴漏组(MP-IgM抗体阳性)与非暴漏组(MP-IgM抗体阴性),随访观察两组的转归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得到的临床数据全部输入SPSS19.0系统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经t检验和卡方检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MP-IgM抗体阳性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MP-IgM抗体阳性44例,阴性46例,MP-IgM抗体阳性率为48.89%,对照组患儿MP-IgM抗体阳性24例,阴性66例,MP-IgM抗体阳性率为26.67%,观察组MP-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对比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X2 P总数(例) 90 90 --- ---MP-IgM抗体阳性(例) 44 24 --- ---MP-IgM抗体阴性(例) 46 66 --- ---MP-IgM抗体阳性率(%) 48.89 26.67 9.45 <0.052.2两组转归情况
暴露组转归为哮喘18例,未转归为哮喘26例,哮喘转归发生率为40.91%;非暴露组转归为哮喘10例,未转归为哮喘36例,哮喘转归发生率为21.74%。暴露组哮喘转归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转归情况
组别 暴漏组 非暴漏组 X2 P总数(例) 44 46 --- ---转归为哮喘(例) 18 10 --- ---未转归为哮喘(例) 26 36 --- ---转归哮喘发生率(%) 40.91 21.74 3.86 <0.053 讨论
哮喘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常发生于婴幼儿期,是一种伴有喘息表现的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后期可发展为哮喘。该病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因素相关。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婴幼儿MP感染率可高达69%,由MP感染可以引发一系列的喘息发作,若未及时有效治疗,可以致使病情迁延不愈,也可造成哮喘的发生[2]。
MP感染与哮喘性支气管炎以及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逐渐被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所重视,有相关数据证实,MP是哮喘急性发作或是长期难以缓解以及哮喘恶化有关的病菌原体[3]。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的M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可以说明哮喘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MP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4]。MP可以导致患者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当MP进入到机体呼吸道内,MP的结构蛋白质-P1蛋白可以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神经氨酸受体结合,从而破坏气道粘膜面的完整性,最终造成气道高反应,诱发哮喘性支气管炎[5]。总之,MP感染可以造成机体内的多种炎性细胞聚集并且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以及生长因子等,调节免疫应答造成气道炎症反应,具体详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存在相关性,并且对转归为哮喘可能存在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志敏.肺炎支原体与支气管哮喘[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8):701-704.
[2] 冯金燕,陈志敏.肺炎支原体感染现状及其与哮喘的关系[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0,37(1):17-19.
[3] 李萍.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临床特征及IgE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药,2013,17(12):2107-2108.
[4] 黄涛,赵莉,张玲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水平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2):73-75.
[5] 王丽娜,林先耀,李光乾等.肺炎支原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检测IgE、IL-4和IFN-r预测哮喘的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