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式管理在高血压自我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4-10-21章波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高血压效果

章波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管理在高血压自我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管理模式与临床路径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效果及管理前后SBP、DBP及尿微量白蛋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管理前后血液中的SBP、DBP以及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管理后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管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前后患者生命质量未见明显改善,但观察组随访前后患者生命质量改变显著。结论: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临床路径式管理在高血压自我管理中的效果更为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临床路径管理;高血压;自我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162-01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患病率及致残率等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控制率均非常低[1]。因此应该注重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宣教,在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加强护理管理干预,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将临床路径式管理用于高血压自我管理过程中,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的100例本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34~76岁,平均(58.09±11.55)岁;病程为1~12年,平均(6.90±1.11)年;根据高血压病情程度分为如下几种级别:I级39例,Ⅱ级37例,Ⅲ级24例。将本组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高血压分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本人知情同意者入组。

1.2 临床路径式管理对策开展系列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包括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讲座,怎样合理饮食与运动,如何调节情绪,发放健康支持小工具(盐勺、控油壶、体质指数计算尺),制定个人行动计划,交流个人自我管理情况(包括饮食、运动、用药),测血压,社区医生针对个别和共性的问题答疑等,总计1年[2]。

1.3 临床疗效判定 根据卫生部所指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3]:(1)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且舒张压下降至正常水平;(2)有效:舒张压下降值<10mmHg,但是能够下降至正常水平;(3)未达到上述两点水平者。

1.4 SF-36生命质量评价量表 采用中山医科大学统计教研室方积乾教授所制定的SF-36计分说明[4]。SF-36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生命质量越好。

1.5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效果及管理前后SBP、DBP及尿微量白蛋白、生活质量。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0%,明显低于观察组(92.0%),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下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對照组 50 14(28.0) 25(50.0) 11(22.0) 78.0观察组 50 16(32.0) 30(60.0) 4(8.0) 92.0*(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5.029)

2.2 两组管理前后SBP、DBP及尿微量白蛋白对比 见表2。由下表可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管理前后血液中的SBP、DBP以及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管理后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管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管理前后SBP(mmHg)、DBP(mmHg)及尿微量白蛋白(mg/L)比较( X±s)

组别 例数 治疗时间 SBP DBP 24h尿微量白蛋白对照组 50 管理前 155.2±12.2 101.3±4.9 53.2±11.2 管理后 131.9±9.0* 94.5±3.8* 42.1±7.0*观察组 50 管理前 156.7±12.0 102.1±5.1 52.9±12.5 管理后 121.8±7.7*△ 80.0±3.0*△ 18.8±2.9*△(注:与本组管理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管理后对比,△P<0.05)

2.2 两组随访前后患者生命质量变化对比分析见表2。由下表可知,对照组随访前后患者生命质量未见明显改善,但观察组随访前后患者生命质量改变显著。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随访前后患者SF-36评分比较(X±s,分)

生命质量指标 时间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生理领域 随访前 43.20±13.22 48.62±17.38 随访后 52.67±15.09*△ 49.04±18.22心理领域 随访前 52.56±14.39 55.97±16.09 随访后 61.02±17.08*△ 53.42±15.50总分 随访前 48.29±12.86 52.19±15.29 随访后 55.46±13.21*△ 51.08±13.22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临床路径式管理不是权威治疗,同时它也不是非常精确的治疗方法,而是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而进行设定的,使得绝大多数患者均能够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从而提高了医院服务的整体性、规范性以及时效性,能够使得患者及其家属与全部工作人员均能够对治疗流程一目了然,减少了医院服务成本的同时,也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更加有信心。常规自我管理人为的局限性与不足。其目的是可以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督促患者进行正确合理的治疗措施,为患者做一个全面、详细、有效的治疗与管理,同时纠正患者错误观点与习惯,诠释高血压病症的正确知识及影响[5];并为每一个高血压患者在思想情绪、生活作息、饮食习惯、日常运动、合理用药等方面一一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宣传,而且实施十分高效,并做好详细的记录。路径完成后,医护人员再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分析每个患者的病情差异,用以指导下一个患者发生同样的情况时能有效熟练地解决,从而提升整个社区服务中心及临床路径管理的质量,帮助高血压患者有效地控制病情作出了满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临床路径式管理在高血压自我管理中的效果更为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雷芳,袁亚梅.临床路径式健康宣教在高龄病人宣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1):2902—2903.

[2] 邱卫华.高血压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失败原因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1):54—55.

[3] 卢帮爱,陶明春.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652

[4] 周波,崔雷,时景璞.国外高血压与盐摄入研究热点文献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1369.

[5] 于香莲.社区高血压患者125例的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7-90.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高血压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全国高血压日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抓住“瞬间性”效果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国外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