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14-10-21高峰
高峰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疼痛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三维动态牵引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臭氧消融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并统计臭氧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VAS评分变化和两组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及2个月后随访VAS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且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并且安全,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疼痛评分.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小切口;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096-02
腰椎間盘突出症常见于20~50岁的患者,男女比例约为4~6:1。腰痛和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出的警示信号,因为这种病不仅可以引起腰腿痛,而且还会引起下肢麻木、怕冷、无力、腰椎畸形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瘫痪和大小便障碍。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要及早治疗。针对椎间盘突出症及早治疗,不单单是为了减少症状对患者的折磨,也是为了防止突出的椎间盘的继发改变产生更多更严重的症状。通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有三种治疗方法,分别是: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传统保守治疗主要包括针灸、推拿、牵引等物理治疗及药物,保守治疗虽可使大部分患者症状缓解,但不能治本,很多患者会再次复发,所以只能通过手术治疗,而传统手术方法一般是施行椎间盘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这种手术切口大,将椎板整块切除,需要植入螺钉、金属棒内固定,创伤大、恢复慢、费用高,术后腰椎稳定性差。本研究采用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现将材料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资料根据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疼痛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核磁共振(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膨出,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3岁~80岁,平均47岁。病史1个月~28个月;平均病史3.2±0.8个月;其中单节段突出20例,其中L4/5突出8例,L5/S1突出8例;双节段突出4例,其中L3/4、L4/5突出1例,L4/5、L5/S1突出2例;三节段及以上突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腰背痛及下肢痹痛,部分病人出现跛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三维动态牵引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臭氧消融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三维动态牵引手法治疗,每日1次。整复手法(三维动态牵引手法)步骤:患者俯卧位,先用叩击、扌衮、揉、按、推、震颤等手法充分放松腰部。同时也可辅以热疗、中药熏蒸等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内麻醉,借助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术者佩戴显微额镜。以病变椎间隙上下棘突连线中点略偏下为中心,做2.0~2.5 cm长后正中略偏患侧纵行切口,沿棘突缘剥离骶棘肌,用定做的窄的自带冷光源的直角椎板拉钩牵开,暴露突出间隙的上、下椎板及小关节突,然后咬除上位椎板下缘5mm。用自行改制具有吸引功能的神经剥离子游离黄韧带的上、下及外侧缘,将其掀起并切除,潜行咬除侧壁黄韧带并扩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显露神经根及硬膜,确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钳摘除突出的髓核,放置引流管一根,24~48 h后拔除。术后第3天腰背肌功能锻炼,术后1-2周下地。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临床疗效标准:痊愈:腰痛、坐骨神经痛消失,脊柱畸形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5。以上,能正常工作;显效:腰痛、坐骨神经痛基本消失,脊柱畸形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坚持轻工作;好转:腰痛、坐骨神经痛减轻,脊柱畸形改善,直腿抬高试验有进步;无效:腰痛、坐骨神经痛未减轻,脊柱畸形,直腿抬高试验无好转。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由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VAS分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及2个月后随访VAS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个月VAS分值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2个月后随访VAS观察组 20 6.4±1.6 2.0±0.5 2.3±0.6对照组 20 6.5±1.5 3.2±0.8 3.6±0.8t 0.823 5.502 5.826P 0.167 0.005 0.0042.2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且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观察组 20 36 10 3 1 98.0%对照组 20 22 12 9 7 86.0%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主要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再加某种外因,如外伤、慢性劳损,以及受寒湿等因素综合的结果,而使腰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以致髓核突出。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有三种方法:一、保守疗法;二、手术疗法;三、微创介入疗法。采用何种方法要依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辨症施治。如果患者以关节紊乱、椎间孔狭窄、椎间孔狭窄等病历变化为主,则应更多地求助于推拿、牵引、关节松动术等疗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微创”这一概念已深入到外科手术的各个领域,目前微创治疗安全系数最高的“微创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是集微创、损伤小、疗效确切、恢复快等优点,无需做椎间融合、椎弓根钢棒固定。为有腰腿疼痛伴有根性神经痛者,经核磁或CT证实为椎间盘突出者点亮了明灯。小切口髓核摘除术的优势在于:(1)标本兼治:通过小切口手术,直接摘除病变的髓核组织,神经根减压完全、治本,术后患者各种腰腿疼痛症状立刻消失。(2)脊柱稳定性好:通过椎板“开窗”摘除髓核,而不是将椎板整块切除,避免了对腰背肌群的广泛剥离和暴力牵拉,不破坏原来的椎间盘的主要结构能最大程度的保持腰椎的稳定性,同时硬膜粘连的机会也较小。(3)不打钢钉、患者接受度高:传统的椎间盘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将椎板整块切除后植入螺钉、金属棒固定,术后易感染、腰椎稳定性差、很多患者由于不肯接受这种手术导致病情越来越重、双腿肌肉萎缩甚至瘫痪,微创手术大大减少了创伤和患者对手术的恐惧。(4)恢复快、费用低:术后的创口仅在2-3cm,只需缝合两针,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5)多病兼治:在进行髓核摘除同时去除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引起的神经管狭窄,而不影响脊柱稳定性。(6)适用人群广:适合各类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的患者,对体弱多病不适合开放手术的中老年患者也适合。(7)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本研究探讨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及2个月后随访VAS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且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切口手术是目前腰椎间盘手术中手术疗效最佳的,经过临床病例手术观察无明显术后反应及并发症,实现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出血少、安全系数高、减压彻底,实现了高安全性和低复发率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付全森,王栋.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探讨[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1,8 (1) : 54~55
[2] 张雄. 针刀序贯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杂志, 2007, 23(6) : 22~23
[3] 周子奎,陈保菊,汪贵生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微创治疗的应用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32 (17) : 23~25
[4] 杨占辉,孙建华,丁浩,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J]. 颈腰痛杂志,1999,20(1):20-21.
[5] 王洪伟,叶军,苏训同,等,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华骨科杂志,2005,12:762.
[6] 王子平,陆耀刚,王秀会,等.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研究——204例中、长期随访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23(4):282.
[7] 胡东,武士勇,王维兴等. 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 颈腰痛杂志, 2010,2(31) : 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