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虎威四方提梁》壶的造型魅力

2014-10-21任艳

佛山陶瓷 2014年9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传承

任艳

摘 要:紫砂器具数百年经久不衰的优点,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优势而生生不息。然而追求艺术的道路并不是泛泛而言,各门类的艺术都要有它独特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虎威四方;壶型;传承;艺术语言

1 前言

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宜兴紫砂经过千百年的精益求精,几代人的接力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国粹”。

2 《虎威四方提梁》壶的造型魅力

蓄势待发的力量,朝气蓬勃的阳刚,贯穿着《虎威四方》的整体神韵。多少次伏案静赏这把紫砂壶,每次都有同样的体会,那就是力量。笔者选取“虎”为题材,生动传神,还有什么比托物言志更能表达内心的豪情呢。虎乃山林之王,一直被当作权利和力量的象征,将其艺术化、拟人化,塑造成一把紫砂壶,从而汲取自然界最精髓的灵气,使作品更具有自然和人文气息,从而达到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

这把壶,总体上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方中寓圆,方中求变,满身满景都是化不开的造型语言。壶体线条柔和,却暗藏气势。此壶看上去沉稳大方,神气十足,却毫无戾气,不见锋芒。平盖内嵌,严丝合缝。灵感的出现是瞬间的,而作品的成型却是历久的。仔细观察,这线与面的过渡流畅自然。一鼎提梁,气势磅礴,凝重古朴,方正不阿。看这提梁,坚挺而出,犹如拔地而起的山之脊梁,有着山的雄伟神韵。胸中有大气,佳作自然成。这是岁月的凝练,是作者千百次创作的锤炼。

不仅如此,创作者还在作品中加入了浓厚的中国元素,把民间象征权势与力量的百兽之王——虎,拟作壶钮盘踞壶盖之上,转头作咆哮状,栩栩形态跃然眼前。壶盖中央,一只微塑的老虎栩栩如生,在造型上,融合更多的拟人化元素,它匍匐在丛林里,回首闭目,享受阳光下的安闲,林中之王沉醉在自然怡情中,大自然顿时变得安静而和谐,而这种拟人化的呈现,并未减少老虎的威信,更加凸显王者风范与智者气度。壶口广,壶身圆,口与身完美结合。

笔者自由行走在文化艺术与自然的路口,诗画一味,壶艺一体。壶型曲线流畅,婉转有度,和谐得体。壶身饱满殷实,敦厚稳重,大度中蕴含灵气,容量大,皆具实用性能。淳朴的胎色,古色古香,诗意犹存,赏壶品茗,任时光流淌,沧桑悠悠,只有香依旧。

紫砂是一种民间传统文化,因而就紫砂的创作而言,既是传承也是开拓,两者缺一不可,离开了传承也就离开了特性,没有了开拓也就缺乏了活力。紫砂器具数百年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有着这两个因素而生生不息,然而追求艺术的道路并不是泛泛而言,各门类的艺术都要有它独特的艺术语言。

紫砂壶的造型也千变万化,有光货、花货、方货、筋囊货,装饰手法也有陶刻、泥绘、绞泥、镶嵌等。更因紫砂壶的造型洗练大方,色调古朴雅致,意韵幽深旷远,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自古文人亦多参与紫砂陶的创作,文人对它的评价是“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

紫砂壶成陶火温在1100~1200℃范围,质地致密,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缓慢不致烫手,即使冷热骤变,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壶泡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能保茶真髓。意为,放下人生的种种不如意,需要通透的智慧和人生的历练垫底;而把融达之清泉安放于机理,需要生活的容器,需要紫砂壶。

3 结语

紫砂壶登大雅之堂,它与民族习性、日常生活、礼仪相和谐融洽,它不仅体现了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包含了特有的文化、文物之价值,名人佳作不仅“价埒金玉,而且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尽”。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传承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尊重生活感受 丰富表现内涵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