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教学框框 提高教学实效

2014-10-21庄春招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框框工作效率课件

庄春招

新课标强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地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基于这种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突破一些框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突破课本的框框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中的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多少会有些滞后。所以教师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对教材重新处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1.增删内容。及时去掉一些已经失去了时代意义的内容,增加一些新出现的信息。如“人民币的认识”中对“分”的认识就应该淡化,要增加关于“元”的认识,特别是增加对二十元券、五十元券、百元券的认识。在教学“利息”时应加上“利息税”的介绍,使学生及时得到新的信息。

2.重组内容。把分散在不同章节的相同或相近内容的几个知识点,根据创新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后,供学生学习研究,用节约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例如:教学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教材先后安排了“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共三节新课及四节练习课。笔者在教学中则是直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由学生讨论、探究、比较去得出各种不同的算法,重点关注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淡化技能的强化训练。

3.模拟内容。教材只起一个教什么、学什么的作用,具体怎样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另做处理,或根据教材内容模仿生活场景,创造运用数学的条件,或由生活问题的解决导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圆的认识”时,并不是上课就直奔主题——介绍圆的各种名称、作用,练习用圆规画圆……而是先组织一个投沙包的游戏,让学生从怎样站位才算公平的实际问题中,体验与圆相关的经验,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突破课件的框框

课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课堂教学往往是不能事先预料的,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如一道工程问题应用题:工厂生产一批产品。甲工人独做10小时可以完成,乙工人独做15小时可以完成。如果两人同时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大部分学生这样列式计算:1÷(■+■)=6(小时)。但有一位学生说:“要求甲、乙合作完成的时间,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的和,方法是对的。但是我从我爸爸的工厂里看到,如果工厂的生产场地比较小,甲、乙合作就会相互干扰,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下降。这时,我们还把甲、乙独做时的工作效率简单相加,当作甲、乙合作的工作效率的和就不正确。”此时课堂上一片哗然,授课教师也是一怔,因为这个问题在备课时根本没有考虑到。但教师并非死死地扣住课件,而是灵活处理,先是表扬该生能联系实际考虑数学问题,继而鼓励学生继续往下说,从而引出了一段精彩的教学片断:

生2:前面的条件不变,在“如果两人合作”后面补上“甲、乙两人出现相互干扰,假设甲的工作效率降低20%,乙的工作效率降低10%”,问题不变。

师:这样,合作完成的时间就变了。请大家先估算一下,合作完成的时间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再列式计算。

生3:在工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工作效率下降,工作时间就要增加,列式为1÷[■×(1-20%)+1×■(1-10%)]。

生4:这只是一种可能。我认为甲、乙两人合作,如果开展劳动竞赛,各人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那么合作的时间就会减少。

师: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请大家比较改编后的题与原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5:甲、乙合作,工作效率的和可能要发生变化。

生6:解题的方法还是不变,都是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工作总量除以甲、乙合作工作效率的和,得到合作完成的时间。

以上的教学片断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合作的动态过程,教师面对活生生的学生,不能“忠于自己的课件”,按“套路”引着学生一步一步去走。在这中间,往往有多处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多处学生可以创新的时机,教师要精心呵护,悉心培植。

三、突破教学任务的框框

现在的教材都是分课时编写,一般一课时内的任务一节课内完成。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压堂”,二是“走过场”。第二种现象居多,其又以以下两种情况多见:一是课上重、难点的地方学生讨论时间不足,发言不充分,教师就急于下结论;二是学生在关键处、易混易错处发生分,教师不让学生争辩,而是急于裁判,使问题弄得不深不透。例如:某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由于推导过程耗时较多,在得出结论时,对于“0除外”没有深入透彻地让学生阐明原因,就自己下结论说“如果是0就没有意义”草草收场,结果既压制了學生思维的积极性,又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为什么0要除外)。

以上这种现象不能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教学失去针对性。其实,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在于形式,而要看实质。在课堂中学生学得活泼、主动,重点思路掌握了,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得到了锻炼,即使设计的教学内容或书上练习没有完成,这节课的任务也算完成了。如果教师教案上的内容全部上完,但学生该会的没会,该培养的能力和素质没有得到培养,这节课的任务也不能算完成。

总之,突破这些框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猜你喜欢

框框工作效率课件
和框框玩文字游戏
提高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效率和实用性的探索
简论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方法
框框
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改掉的7种习惯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框框
10种方法助你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