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

2014-10-21陈鑫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鸟语美的课文

陈鑫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尝试,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此,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一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认识。

一、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课本中讲读课文选得特别好,是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知识性的经典范文。在教学讲读课文时,教师要积极、灵活、大胆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時,让学生掌握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笔者在教学《鸟语》一课时,就紧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放手让学生在自主中有所感悟、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合作中提高语文素养。其学习过程为:先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然后教师引导质疑,激发学生情趣——公冶长懂“鸟语”得到稿赏,你想懂鸟语吗?通过激发兴趣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在自主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美

《鸟语》是一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真意切的文章,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扬民主,弘扬个性。笔者采用了抓段落、谈感悟的方式,先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抓段中句子,让学生谈感受——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再抓品读,促进学生感悟——用不同的语气把这些句子读熟,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体会作者与布谷鸟对话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上台表演,再让学生同桌分角色朗读,反复阅读,仔细品味;最后再进行合作学习,给学生时间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体会自主学习的精妙之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会发现在“我”与鸟儿对话中的“布”“苦”“谷”三个字的韵母都是“u”,而且读起来很顺口。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这叫“押韵”,使学生感受到此时此刻人鸟相知相惜,喜鹊的传情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而且在品味“鸟语”中得到了许多人生的启示与感悟: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了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勇敢顽强的精神……对此可以开展讨论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文章那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自然界中的小精灵用他们丰富的语言激发我们思索,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我们应怎样对待鸟儿呢?我们应该怜爱它们、保护它们,让他们为自然界增辉,与人类和睦相处,作者用这么美的文笔来激发人类对鸟儿的怜爱。这样,学生能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本领,使语文课变得更有深意。

这样精心设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自主、合作、探究不再是格式,不再是公式,而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自然流露的师生情感的合作,是生生合作的智慧显现。通过这种方式,教学效果有很显著的提高。

猜你喜欢

鸟语美的课文
鸟语
听鸟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背课文
鸟语者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