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教材人文因素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2014-10-21池新丽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课文教材

池新丽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但人们也越来越发现,比物质匮乏更严重的是精神的空虚、失落和彷徨。从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反观教学实践,教育更多地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满足于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获得生存的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注和培养,教育也日渐丧失了培养具有高贵灵魂的人的功能,成为一种理性工具。鉴于上述情形,语文教师以语文课堂这个得天独厚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意义非凡。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不平静的,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与适时的感情渲泄,以满足他们树立信心、摆脱逆境、显示才华的需求。但学生经历单一,思想单纯,生活单调,很容易茫然失措,迷失自我。因而,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迪与情感的陶冶,让他们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和熏陶,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形成健康人格以终身受益。

一、关注作品中的人物,感悟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境界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饱满、生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故乡》中项戴银圈、手捏钢叉的小英雄少年闰土,《阿长与<山海经>》中善良质朴的阿长,《蜡烛》里坚强、勇敢的南斯拉夫母亲等。学习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文化品位,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背影》是篇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好文章。课文刻画了一位苍老而可敬的父亲,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浓浓的爱子之情。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可以重点抓住的父亲形象,引导学生体味情感,受到熏陶。在圈划写父亲的句段的基础上,请学生深情朗读、仔细品味,体会父爱的伟大感人。而后请学生联系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经历谈体会,受到教育。这样,学生从对文本人物的关注、学习,感受到文本人物的情感,再联系自己的生活,思想认识上得到了提高,在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人文精神。

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人阅读会有不同的感受与理解。语文教师应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倾听学生心声,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材、质疑教学参考标准答案,敢于发表个性化见解,培养人文精神。教学《杨修之死》结束时,笔者请学生讨论:“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他因,你持哪种观点呢?”问题一出来,学生提出两种不同答案。对于学生的不同答案,笔者不马上下结论,而是要求他们在课文中寻求证明观点的依据,支撑自己的论点。并要求他们从对该问题的不同理解出发,归纳本文的中心意思。学生情绪高昂,兴致勃勃地投入了学习中。交流时,两组意见不仅都找到了证据,而且都自主归纳了课文中心。诚然,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对文本的不同理解,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理解,肯定学生,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拓展语文教材,培养人文精神

语文课是培养人文精神的主阵地。语文课程资源不能局限于课内教材,要挖掘课外生活资源,拓展语文教材、培养人文精神。

一是印发与教材作品有某方面联系的时文、美文让学生阅读,使课堂充满鲜活之气。如教《背影》时,印发《父爱如山》《母亲》等文章,从中心、材料、表现手法等进行比较教学,使学生既学习语文知识,又得到精神熏陶和心灵感悟。

二是由课内延伸到生活,培养人文精神。鉴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生命活力四射、思想像水流般涌动的过程,语文学习应是生机勃勃的。笔者在教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时,第一节课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搞清脉络,第二节课让学生用卡纸制作拱桥,并就自己制作的拱桥,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介绍其特点。这样,就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物聯系起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的进一步理解,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是从“窥一斑”到“知全豹”,培养人文精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几篇课文节选于文学名著。《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等。文学名著凝结着民族文化和民族智慧,是培养人文精神的良好途径,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没有通篇读过。为了使学生能通过读教材文章促进对课外名著的关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以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可让学生组成小组自定探讨内容,分头查资料,做记录,最后总结,。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极高的热情。这样的课不仅使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合作,更重要的是产生了学习兴趣,在闲暇时能自觉拿起名著、好书去读,并在经常性的阅读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人文底蕴。

总之,语文学科是人文底蕴最为丰富的学科之一,它与生活息息相关,与一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联系紧密,最能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背课文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