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发展 促进课堂教学
2014-10-21张兆震
张兆震
课堂教学作为新课改的主要阵地,不仅决定课程改革根本任务的完成与否,而且对学生的主体性、独创性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如果不能把改革的理念融进课堂教学,并以此统摄和完善教学过程,学生的发展则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务必更新教学观念,领会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才能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在此,笔者就近几年的课堂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友好、民主、平等的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2.建立平等的生生关系,搭建生生、师生交流的平台
每个班级中都有特别受教师和同学青睐的“好学生”,也有被同学背后议论或教师无意伤害的“学困生”,“人之有别有如其面”,教师不能抹去这种所谓的不平等,但可以改善这种潜隐的不良环境。作为学困生,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来自不同的学校,大多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纪律较为涣散,难于管理。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不要鄙视他们,也不能将其看作是“朽木不可雕也”,要充分尊重、理解他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句话是我们消除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指南。教师要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赞扬,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教育他们要学会欣赏自己。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说:“优秀的教师无不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教师要善于把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以故事、实验、有趣的问题等为线索,以投影、录音、游戏等为载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需要。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不同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等是有很大差别的,学习效率也会有天壤之别。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公正评价,合理期望。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学生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并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要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就要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深入学生内心,体验学生情感,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学习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走向“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更新观念,转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单线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创性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内在解放运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使学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引发思维碰撞,把学生推到一个又一个思维的波峰浪尖。
2.面向全体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
新课程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将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分组搭配,成立一个个“黄金搭档”小组,以强带弱,以点带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在活动中相机引导,这样学生的朗读、表演就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符合新课程的追求:“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去设计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活动会使课堂充满磁性。”但我们应注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课文内容不断创造的过程。在源于教材,立足教材,活动的安排要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针对课文的特点、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注重學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做课堂的主人。而这一切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课堂真正“动”起来、“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