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讨
2014-10-21陈梅
摘 要:素质教育的推进决定了今天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转变为“教育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素质”,同样,高中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从多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抽象问题;学习氛围
我国高中化学教育是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影响也主要是通过一节一节的化学课来实现。当前化学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承担着比具体的学科知识更多的如智慧、能力、主动适应、责任感等与生命相关的内容的教育
任务。
一、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索尔维制碱法(氨碱法)的原料是石灰石和食盐,其最终产物为纯碱和氯化钙,因此其“总关系式”可表示为:CaCO3+2NaCl→CaCl2+Na2CO3,为了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该化学反应原理的了解,可以采用如下图示,给学生展示其形成过程,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如下:
如果要将工艺流程中使用过的NH3在该关系式中表示出来,其所处的合理位置是箭头上方。“总关系式”的常见用途诸如化学计算,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的总关系式可表示为:2NaCl+2NH3+CO2+H2O=Na2CO3+2NH4Cl。
接着再引导学生分析:NH3可以循环利用,具有催化剂的性质;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的反应原理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由工艺流程可以看出,NH3通入之后又以产物的形式出来了,可以循环利用,因此NH3具有催化剂的性质,因此其所处的合理位置是箭头上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索尔维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及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的反应原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可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创设探索知识的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正如我们所知,促进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学习“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创设相关的知识情境,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具体通过以下案例来说明:
1.生活中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会大大增加生态压力,一次性纸巾使用后应投入贴有 (填字母)标志的垃圾桶内。
2.用明矾处理废水中细小悬浮颗粒的方法属于 (填字母)。
a.混凝法b.中和法c.氧化还原法
3.向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SO2,發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提出以上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①一次性纸巾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所以应投入贴有不可回收物的垃圾桶内;②明矾是硫酸铝钾的晶体,净水作用是利用其溶解后的溶液中,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所以用来净水,属于混凝法;③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脱硫的原理是石灰石分解生成的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钙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常见环境污染与治理的方法的掌握,又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热情
玻璃钢是一种性能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的复合材料,目前世界各国开发的玻璃钢产品的种类已达4万种左右,我国玻璃钢工业经过四十多年来的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玻璃钢可由玻璃纤维和酚醛树脂制成。
1.玻璃纤维由玻璃拉丝得到,普通玻璃是由石英砂、石灰石(或长石)和纯碱高温熔融而成,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玻璃钢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增强体,玻璃钢具有
等优异性能(写出两点即可)。
3.制备酚醛树脂的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已有苯酚的反应釜中 地加入甲醛,并装有
装置。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本题的要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①根据生产玻璃所用的原料以及发生的反应原理来回答:生产玻璃的原料:石灰石、石英砂、纯碱,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②根据复合材料中基体和增强体的构成情况以及玻璃钢的性能来回答;玻璃钢是将玻璃纤维和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其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增强体,合成材料是基体,它的优点有: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等;③根据反应物投入的物质的量越多放出的热越高以及题目信息来分析:苯酚和甲醛发生缩聚反应,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已有苯酚的反应釜中间歇性地加入甲醛,并装有散热装置;故答案为:间歇性、散热。
总而言之,化学作为科学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化学基本常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感受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注意改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项孟凌.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D].杭州师范大学,2012.
[2]裴新宁,郑泰年.在探究中体验科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陈梅,女,出生于1985年4月,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