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反馈的“语”与“境”

2014-10-21薛海丽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积极性情境语言

薛海丽

语境融合是课堂反馈的教学佳境。教学中只有根据不同主体和情境,有针对性地发挥评价魅力,教学反馈的评价语言才能够和教学情境有效融合。有效反馈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采取多种方法了解学情,对学生回答适时进行反馈,长效保持学生参与积极性,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持续发展力。笔者以为有效教学反馈要做到以下四个“语”与“境”。

一、激励用“语”,重质造“境”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不是件易事,教师可以在反馈形式和语言上动脑筋、想办法。观察、交流、各种形式的检测、学生个人展示、活动竞赛、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等多种反馈评价方式可交替使用。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起到激励作用。

怎么才能让各种形式的评价起到激励作用呢?巧妙之处就在于教师反馈语言和奖励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对的”“很好”“是的”“真棒”等概括性、单一性的评价短期内有效,却不能持续发挥激励作用。要想调动学生思考、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到反馈语言具体化、准确化,且蕴含引导和点拨。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观点很犀利,有力度”“你的方法很有独创性,老师都没想到”“再想想,你会回答得更精彩”等等。教师还可以不失时机地穿插一些体态语言。例如,赞许的微笑、欣慰的眼神或伸出大拇指表扬等等。这样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教师的鼓励和关爱,有利于激发学生成就动机。因此,教师反馈评价的语言不重量而重质,贵在有效,能激励学生上进。

二、活跃引“语”,兴趣营“境”

多数情况下,及时的评价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有时这样的及时评价也会“好心”办成“坏事”。教师的迅速评价在某种情况下会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过早地下结论,也会关闭学生进一步去发现、分析、探索的思维之窗。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应注意评价的时机

四、课堂观察的原则

一是计划性原则。可靠的观察来自周密的计划,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立观察点,有目的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不同的反应按事先设计的方案作出调节。

二是准确性原则。准确的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里的准确有三层含义:(1)全面观察,不要以偏概全。教师的视野应开阔,善于捕捉学生带有共性的反应,环视全场,兼顾前后,不能老盯着眼皮底下的几个学生。(2)及时发现问题,防止问题堆积。知识结构是环环相扣的,教师对某问题的忽略,会给学生留下疑点。若教师能及时发现,早作调整,不会有多大影响;若教师无视学生反应,则会造成问题堆积,困惑加大,此刻再作解释为时已晚。(3)细致分析,不被假象迷惑。表面现象并非都真实可靠,有时学生高喊“懂了”不一定发自内心。教师的观察切不可停留于表面,而应仔细思考,深入探究,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方可有的放矢。

五、课堂观察的好处

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理念,它由教师、学生、教师与学生的配合以及教学的设备和手段四个维度密切相关。一堂有效的政治课不应只是学生有所收获,教师亦应有所得。一堂有效的政治课应表现为师与生共同地进步,师与生愉快地合作。教师较高的专业素质、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等都是有效政治课堂不可或缺的因素。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积极性情境语言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