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选择思考与实践
2014-10-21柯峻
柯峻
【摘要】本文从读书与做题、功夫与诀窍、传统与现代、种上庄稼等四个方面展开了对多元化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选择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元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有人说70年代学会生存,80年代学会关心,90年代学会负责,现在要学会选择。因为社会的多元,青少年的选择自由度高,思想意识纷乱复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诸多纷乱的现象,可谓暗流涌动。
一、关于读书与做题
在语文教学中,读书与做题孰轻孰重,本是一个不需讨论的问题,可在追求分数的现实中,往往轻读书而重做题,殊不知这是违反语文学习规律的。我们当然理解热衷做题背后的原因:在中国当前人口多、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不惜一切代价。
孔庆东教授说过,读书好的孩子是不怕考试的。除了考试,是否还需要考虑一个成人的问题。一份基于九省(市、自治区)的关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青少年普遍存在着学习焦虑的现象,近半数同学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还有较多学生存在着严重的过敏倾向,仅次于学习焦虑。从教育实践中也明晰地感受到青少年的心灵愈来愈脆弱,有不少心理疾患的端倪。
再来看看读书的现状。2011年世界读书日之前,有机构曾对各国阅读情况做了个调查,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而我国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还有来自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0.5本,相差100倍。再就是来自网上的一项相关国家每年人均购书量的数据: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而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购书不足5本。中国人没有读书的习惯,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有什么样的未来呢?没有饱读诗书何来大师呢?
所以,让学生多读点书少做点题吧!
二、关于功夫与诀窍
到了高三时候,一些平日疏于语文学习的理科尖子生就会询问语文的做题技巧、诀窍。而社会培训机构中很多所谓名师也在教授作文的结构模式和其他一些技巧类速成的东西,速成必速朽。所谓熟能生巧,“巧”一定源于熟悉、深入了解,若不了解,知道了诀窍又如何,功利性极强。
谁都知道语文是慢功夫,谁都知道语文学习就在点点滴滴,谁也知道语文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可是现代人普遍有一种短视的毛病,一夜暴富的心理有蔓延趋势,做生意、谈恋爱,甚至做学问。硕果累累的秋天,不是经过春生夏长两季的等待,才换得饱满的收获。当年“大跃进”的时代,一些地方把传统的两季稻改为三季稻,结果总产量反而减少了。花开花落需等待,果生果熟有季节,这是永远无法悖逆的自然规律。求学之人耐不得寂寞就不会学有所成,教学之人心怀浮躁就无法引领灵魂的成长。
三、关于传统与现代
新生代的学生大多否定传统。为什么要背诵?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除了考试需要,再也生不出其他兴趣。对圣人孔子可以戏称为孔老二,将“诗圣”杜甫的艰难人生“丑化”为“杜甫很忙”,听老师的话的学生就是无能软弱的表现。反观国外,日本要求高中生背诵《论语》全篇,在德国每四个德国人家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老子是德国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国人”,黑格尔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海德格尔更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德国人说:“《道德经》是中国的经典,也是我们的经典。” 一个国际机构关于“儒家文化在东方各国影响力”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是韩国,中国内地排在最后一位。
新生代的学生大多肯定西方。总拿中国与西方比较,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学术等有诸多质疑、指摘,甚至否认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其早期西南联大的学习生涯有关,完全归功于留学之后的阶段。事实上中国与西方可比性不强,社会形态不同,发展基础、国情、历史都不相同,斩断历史,只看现在,点对点的比较看不出多少可以借鉴的东西。这就好似孩子之间的比较,不管其成长过程,只对性格、心理、智商作简单比较,不客观。
这些涌动的暗流,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不了热爱,学习信念不足,被动被迫,无可奈何,只为了考试而学,自然抵挡不了学习中的功利化思想倾向,母语的学习真是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一批精神残缺的年轻人如何担当复兴中国梦的重任!
四、种上庄稼
有一个哲学家除杂草的故事。面对长满杂草的旷野,哲学家问:用什么方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纷纷发表意见,用火烧、用铲子、撒石灰、连根拔起……哲学家和弟子们约定一年之后再见,用各自的方法去锄杂草。一年以后再相聚,这个杂草丛生的荒野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哲学家说:除掉杂草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杂草地上种上庄稼。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批评无用,抱怨无用,只有多摄取营养,思想的暗流自然可以清澈。于是,我选择种上庄稼,辛勤劳作。以输入和输出两大模块来整合教学活动,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开辟更多的语文学习实践机会。
积累即输入。分为必读部分、选读部分和生活部分。必读部分整合下来分为三块:经典阅读、大纲名著阅读、教材阅读。选读部分分为两块:教师推荐书目和学生自己喜爱的书籍。生活部分:每学期一部教育电影。
表达即输出。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口头表达以课前五分钟演讲和系列语文活动为载体进行训练。课前五分钟演讲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进行系统、长期、点滴的熏陶,如:诗词名句赏析、《论语》悟读、传统文化小专题等。语文活动配合不同学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展开,如:《弟子规》、《论语》诵读比赛,《士兵突击》经典片段演绎,《红楼梦》读书沙龙、辩论比赛、戏剧表演等。
书面表达分为两个层面:传统方式和现代方式,即书面纸 质练笔和网络作文。书面纸质练笔,有配合积累的写作训练,如: 《弟子规》力行日记、《士兵突击》一句话感悟;有学生随意的自由写作。网络作文主要是主题式练笔,之所以开辟这个平台,有两个考虑:一则有利于相互交流,二则利于形成思维训练的系统。
庄稼在慢慢生长,根部在逐渐延伸,杂草的生存空间渐渐缩小,大地一片清明。
语文,立志矣。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