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偏远乡镇初中生消费情况调查研究
2014-10-20李宇
李宇
一、调查目的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以及营养餐改善计划政策的实施,目前学生得益于这一政策,他们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这些钱都花在哪里,消费合理吗?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偏远乡镇初中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进行研究,以期寻找到针对学生消费情况而采取的一些引导措施。
二、调查范围
全校随机调查420个学生。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四、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我们发放了420份调查表,收回401份,收回率为95.5%,说明本次调查的数据是比较客观的,我们得出了如下的结果。
1.关于零用钱的调查结果
学生的零用钱主要来源于父母,数额每月在0~50元的占18%,51~100元的占35%,101~200元的占32%,201元及以上的占15%。从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初中生的零用钱还是相当多的,有的甚至多达200多元。
2.农村初中生的消费方向
据调查,49.5%的学生主要消费方向是学习用品,这说明农村学生比较重视学习,积累知识,为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做准备;45%的学生的消费方向是校门口的食品摊点。虽然我校地处偏远乡镇,但是街上网吧、游戏机赌博室、营业性歌舞厅可以说是部分中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
3.中学生的消费观念
调查发现,65.6%的学生其大部分物品由父母代购,只有25.3%的学生是自己购买。由此看来,绝大多数学生还躲在父母温暖的羽翼下。在问到“如果你想买一样东西,但钱不够,你会怎么样”时,62.9%的学生回答“自己节省,等钱够再买”,23.6%的学生回答“向父母要”。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正在走向消费自主、独立的道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节约等)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基础材料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良消费心理与攀比心理比较突出。其中一少部分学生把结余的零花钱买手机,同学之间互相攀比,通过手机聊天发短信,浏览不健康网页,男女生易出现早恋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学风校风的好转,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严重影响了农村乡镇初中学校的校风和学风,而且人为地制造出许多好吃懒做者,学生学习斗志涣散,失去农村初中生应有的勤俭节朴,助长了享乐主义的歪风邪气,这对于学校培养人才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厉行勤俭节约,因此引导学生合理消费、正确消费,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六、实施对策
对于农村偏远乡镇初中生的不良消费和不科学消费观念,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较长时期的、有计划的、能引起感悟的心理体验,学生的自我体验重于说教,应从改变他们的消费行为入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此,通过课题实践,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一些对策。
1.自我引导教育
引导学生每周写周记,并在周记的最后记录本周的消费总账。班主任在批阅的过程中,适当加以引导,形成班主任与学生的每周笔谈。长期坚持这种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形成具有极大的支持作用。
2.亲子行动
让学生在周末、假期,与家长共同劳动一天,体验家长的辛苦。仔细观察家长的手、脸、头发等,写一篇感受。有许多学生说,从没这么认真地看过父母,真的感受到要好好读书,不乱花钱。开展“为父母洗一次脚”的活动,不少家长反馈自己的孩子懂事了很多。这无疑有利于学生不良消费观的矫正。
七、建议
1.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初中生不良消费观形成的原因,寻求更加合理的消费途径以教育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风校风的好转。
2.更好地解决初中生不良消费的问题,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促进学生社会消费行为健康化,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初中生的理财能力,为以后生活打下基础。
4.引导初中生合理消费,学会过“低碳生活”。比如少用纸巾,重拾手帕,尽可能不用塑料袋等。
(责任编辑陈剑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