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2014-10-20王旭东
王旭东
有关作文教学的话题,报纸杂志、书院网络上种类繁多,不胜枚举。诸如“优秀文选”“中考备战”“高考冲刺”,此类文题目不暇接,虽能一时应考,但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了。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作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从内容上看要立意新颖,具有时代风貌,文为时而作;从艺术上来说遣词造句,选材构思,语法、逻辑和修辞等要深思熟虑,精雕细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写作成了语文教学中的“硬骨头”,一大难题。学生在写作中常常顾此失彼,教师批改无从下手,结果是教师万般无奈,学生“望作兴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其写作的激情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经验,浅谈几点体会,与同仁商榷。
一、围绕中学作文教学大纲,分阶段强化训练
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学,以范文为蓝本,以仿写为主体。为应对考试,作文程式化、概念化突出,且乏味枯燥,缺少灵气,想象力贫乏,也禁锢了学生的创作才华和灵感。新课标作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以三大文体为主线,分阶段加强训练。初一年级以记叙文体为主,兼顾说明文、议论文。让学生写自己熟知的人,身边发生的事,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作无病呻吟之状,在写作中去感受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除了大作文,还突出小作文的训练,一叙一情,一事一议,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和日记的好习惯。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布置《我的生活》《我喜爱的 》《我的父母亲》《假如我 》《人类的朋友》等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适当地训练有关说明和议论的一些文体,为写作拓展作铺垫。
初二阶段在继续强化记叙文写作的同时,逐渐渗透说明文的一些写作技巧和手法,训练学生的选材与剪裁、立意与构思,掌握一些常用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摹状、作诠释等。在顺序安排上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因素,如时空顺序、因果顺序、逻辑顺序、总分结构等;在语言上做到通俗易懂,科学准确,学会用平实或形象生动的语言阐述事物或事理。从记叙文的动之以情到说明文的教之以用,再过渡到晓之以理的议论文体。
到了初三,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判断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树立正确分析事理的观点,能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现象,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评析。明确议论文中三要素之间的关联,摆事实,讲道理,由浅入深,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有力。从近几年的中考题来看,议论文占了大半。如安徽的《那段 的日子》,江西南昌的《带着 出发》,杭州的《懂得分享》,上海的《今天我想说心里话》等。当然,对于作文教学,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只是管中窥豹。只要学生在写作中坚持不懈,通过不断的努力,写出感人的文章也是指日可待的。
二、从命题向自命题作文转换,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语文课改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过于政治化;80年代要求思想性与工具性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90年代末在教学中融入了新的理念,要求选文要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的美文,为作文教学开辟新天地。但受中高考的影响,一些学科的分值因素,使得教师疲于应对,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受到了影响。我认为作文教学不能受制于中高考的指挥棒,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和感悟。教师在写作训练中要解放学生,要求学生真情流露,想自己之所想,言自己之所言,摈弃以命题作文为主的写作模式,写作自由开放,这样学生才会言之有物,叙之有情,议之有理。同时,在写作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在一次写作课上,我布置的题目是: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事物,展开合理的想象,写成500字的咏物抒情散文。有一个学生拿起作文本就写,显然这种习惯不好。我及时耐心地给她列举名人写作的轶事,如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的《红楼梦》;马克思为写《资本论》穷其一生,笔耕不辍,用了四十年完成了科学巨著。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的学生跟我说,宁可背课文,也不愿写作文,对作文充满畏惧感。学生的这种心态,归纳起来无外乎是“三怕”。一是怕动脑,看到文题,不积极主动去构思立意、谋篇布局,临到交作文时,仓促应付了事;二是怕动手,不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写出的人或事,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没有个性;三是怕修改,好的文章是不厌其改,千锤百炼的。杜甫在诗歌的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追求。一篇美文,绝非妙手偶得,而是长期的辛勤耕耘所得。如果只是为了作文而作文,图省事,求方便,不潜心修改,随手而就,是写不出感人的文章来的。
三、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求新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写作的能力,是当今作文教学的趋势和方向。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将人们与世界拉得更近,足不出户,便知闻天下。我在作文教学中,有意地引导学生去网上搜集资料,查找文献,独立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究,交流经验,记录心得体会,改变那种凡事以书本为主,问题由教师来解决的惰性思想。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为敷衍写作,将网上的文章生吞活剥,去头斩尾,改名换姓,挪为己用。对此,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不是粗暴简单地批评和训斥。用真情去感染学生,学生有了创作激情,自主思考积极写作,这正是作文教学的精髓之所在。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长此以往,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了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写作经验日积月累,写作兴趣潜移默化,写作能力自然会突飞猛进。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著很多,作文教学的经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诸如作文的批改,各文体的目标训练,阅读在写作中的作用,等等,不再赘述。所罗列的点滴之感也难尽作文教学之一二,我相信只要锲而不舍,师生共同努力在写作的文苑里笔耕砚田,就一定会绽放出绚丽的奇葩。
(责任编辑陈剑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