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DCA的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模式之探讨

2014-10-20刘丽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刘丽

摘 要: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是高校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迎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方式。“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是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应用性”人才教育的需求,本文探讨了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在研究本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基于PDCA质量管理模式提出了基于PDCA的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模式。

关键词:PDCA质量管理模式;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

高等教育的职责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社会服务,即培养高技术、高能力、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而现实中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之间却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时遇到很多技术、心理素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面对这种现状,教育部组织了“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作为试点院校之一,我们学院对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中,我们在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的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PDCA的新型校企合作实践模式。

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若干问题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模式以及“订单”式合作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也存在着若干问题。

1.校企合作的市场变化大。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以市场为纽带的。市场需求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存在着变化大的特点。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每三年就会更新一代。因此,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更是存在着技术更新快和需求变化大的特点。由此,校企合作的长期性和一致性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学校教学改革措施有待加强。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前瞻性。高校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在学生入学时已经制订完毕,而学生的培养通常要经过3~4年的时间。因此,是否能敏锐地抓住企业未来的需求,成为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教学计划的制订权还在学校,教学实际与岗位需求仍有距离,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滞后于企业发展。

3.学生的认知观念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在高校的教育中,通常将专业技能作为教学重点,而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很多学生在入学两年内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对企业的需求漠不关心。当面临就业选择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当学生以这样的心态进入企业后,难免会存在较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因此,学生的认知观念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PDCA质量管理模式

PDCA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Shewhat提出的PDS(Plan Do See)演化而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改进成PDCA,所以又称为“戴明环”。它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是四个英文字母的缩写,表示了质量管理的四个过程。P(Plan)指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订。D(Design)指设计,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进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指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对成功和失败的做法进行总结,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指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PDCA四个过程循环运行,周而复始,阶梯式上升。

三、基于PDCA的新型校企合作实践模式

PDCA是一个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迂回上升的质量管理模式。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也存在互相探索,互相磨合,不断变化,逐渐达成一致共识的过程。基于PDCA的模式思想,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教学工作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从而及时探索社会以及企业的需求。基于PDCA的新型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包括四个主要步骤。

1.P阶段广泛调研,建立教学规划。高等教育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一个有前瞻性、适应未来需求的培养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就业状况和以后的职业生涯。企业的需求是反映市场人才需求的最直接的方式。学校在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要对企业需求做广泛的调研。一方面要考虑企业历史需求。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需求。同时,企业自身也会做长期和短期的发展规划,及时了解合作企业的未来规划,也是抓住未来社会需求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在与现有合作企业保持良好关系的基础上,也要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掌握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有目的、有层次地培养方方面面的人才。如对计算机专业,虽然都是与计算机技术相关,但是也可以划分很多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如计算机销售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经理、维护人员等。在教学中,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不同,对学生的专业进行导向型引导,使之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岗位。

2.D阶段探索适当的校企合作方式。当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订好后,我们就要开始探索适当的校企合作方式,制订具体的合作方案。企业中的实践项目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而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企业具有目的性强的特点。通常企业贡献给学校的资源具有针对性,主要针对毕业后能去该企业的学生。面对这个瓶颈,一方面,对长期合作的企业,学校应该有明确的定位,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企业的发展,使学生尽早对企业有所了解,尽早地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让学生在选择企业时更加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主动出击,建立学校教师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学校和企业之间也可以探索实际的项目合作,有效地利用教师和学生资源,不仅参与了实际的开发,锻炼了实践能力,还可以创造价值。

3.C阶段周期性检查实施效果。对已经实施的校企合作方式,要周期性地考核实施效果,确认实施方案是否达到了目标。考核不仅涉及学校教学的应试考核,还应该鼓励企业参与,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分阶段设置了很多课程实践环节。这些环节应该有效地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结合,提高实践环节的利用率。同时,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订明确的考核标准,使学生在每个学期都有明确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赛事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4.A阶段总结问题调整后期的规划。在前一阶段考核检查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对在实施过程中成功的做法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成功的案例和做法,可以作为以后方案制订的借鉴。对出现的问题,则需要深入探讨其出现的原因,与企业进行协调和再次调研,提出解决的方案,及时调整有关环节。如对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以及企业合作方案都可以进行调整,将影响降到最小。总结经验后进入第二轮PDCA循环。

采用PDCA质量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实践模式注重对企业需求的及时捕捉,从而实现教学培养的及时调整,力求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该模式同时考虑了作为校企合作的三个主体:学校、企业和学生。基于PDCA模式,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以及专业特点,寻求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方式,逐渐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沈凌.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J].企业导报,2011(2).

[2]梁维中,陈福,等.3+1模式下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北方经贸,2013(2).

[3]郭浩.高校计算机教育现状及改进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1(5).

[4]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