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对诱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2014-10-16韦明族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圆柱体思维能力创设

韦明族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谜局、揭矛盾,就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达到诱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通常,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如学习过(ab)2=a2b2以后,许多学生都错误地认为(a+b)2=a2+b2,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想(a+b)2,然后让学生用具体数据进行代入求值,进而让学生发现原先自己的错误认识,从而产生出观念冲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设问,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

将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问,引导学生寻找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更能激发学生思维。具体而言,可在思考问题时,根据同一来源材料,以比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不同方面的解答,即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例如,学习“分数应用题”时,有这么一道题:修路队修一条18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5,照这样的速度,修完剩下的公路还要多少天?多数学生列出这样的算式:①1800÷(1800×1/5÷4)-4。教师启发学生: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有的学生经过思考又列出②(1800-1800×1/5)÷(1800×1/5÷4)和③4×[(1800-1800×1/5)÷(1800×1/5)]两个算式,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把1800看作单位“1”,还能不能找到其他解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很快又有学生列出④1÷(1/5÷4)-4、⑤(1-1/5)÷(1/5÷4)、⑥4×(1÷1/5-1),甚至有的学生还列出了⑦4÷1/5-4、⑧4×(1÷1/5)-4、⑨4×(5-1)等算式,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三、 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大胆地去进行推测、猜想、假设,然后引导他们去探究,以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圆柱体的特征”时,不是让学生直接读出教材的结语,而是发问:你发现圆柱体的两个底面和它展开的侧面有什么特点?学生发表意见:两个底面是一样大的两个圆,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等等。接着教师又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用纸筒演示圆柱体的展开,并引导学生观察圆柱体的侧面和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有了亲手做圆柱体的基础,再通过观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总结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就是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这个圆柱体的高。

2.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怎样指导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呢?教师不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设计好有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维的问题,如:题目要求什么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如果知道哪些条件你就有办法了?你能从已知条件中找到你需要的条件吗?等等。对于那些独立思考并获成功的学生,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还有其他方法吗?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吗?等等。督促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有利于思维的深入发展。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潜力,创设美好的数学情境,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韦淑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圆柱体思维能力创设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圆柱体对垂直其中轴并过其中心的转轴转动惯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