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30例临床观察
2014-10-16宋丽萍
宋丽萍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铁路分院,江西 鹰潭 335000
青光眼是指由于眼压不断升高导致眼球各部分组织损害,最终致盲的一种严重眼病[1]。其中眼压增高的原因是由于房水循环的动态平衡被破坏,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房水分泌过多,但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房水流出发生了障碍,比如前房角过于狭窄或者小梁硬化[2]。眼压的增高所导致的失明具有不可逆性,如不及时治疗,患者视力会逐步丧失,直至失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20~68岁,平均年龄为(57.3±8.1)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例,开角型青光眼5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24~70岁,平均年龄为 (59.1±8.7)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例,开角型青光眼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均采用常规麻醉,以穹窿为基底做结膜切口,小梁切除大小为1mm×2mm,采用可拆式缝线。观察组在巩膜与结膜之间放置丝裂霉素C 5min。
1.3 观察指标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观察术后低眼压、浅前房及前房炎症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控制情况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平均眼压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浅前房2例,前房炎症2例;对照组出现浅前房3例,前房炎症6例,持续性低眼压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和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 (±s,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 (±s,mmHg)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观察组 30 37.21±6.53 12.21±4.22* 15.32±3.54* 16.38±3.67*对照组 30 36.67±5.56 14.89±5.23 17.37±3.63 18.76±3.8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小梁切除术为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常用的治疗手段,其主要是使房水经板层巩膜瓣下向外引流至结膜下间隙从而被吸收[3]。虽然经多年实践,小梁切除术已经多次改良,但术后几年内失败率仍然较高,特别是先天性无晶状体、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成功率更低。主要失败原因是结膜和巩膜间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长、纤维化导致通道阻塞。丝裂霉素C(MMC)为乙撑亚胺类抗生素,具有烷化作用,可交联DNA分子双螺旋进而抑制DNA的复制,目前用于抑制青光眼手术后纤维细胞的增生和瘢痕化,大大提高术后球结膜瓣下功能滤过泡的形成,有助于手术成功[4]。并且使用过丝裂霉素C的患者,在术后较少发生早期伤口渗漏、浅前房、持续眼压低等并发症[5,6]。
总之,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它既能有效的降低眼压,又减少了常规手术的术后并发症,而且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1]钟华,袁援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6):562-566.
[2]汪俊,崔巍.我国原发性青光眼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667-670.
[3]赵宏丽,魏滢娟,杨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改进与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005):358-359.
[4]安玮,郑琦,路美侠.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6,6(2):417-419.
[5]聂庆珠,刘致力,沙倩,等.丝裂霉素C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3):176-178.
[6]邹嘉,贺兴友,杨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应用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1):6774-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