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LC法测定乌蕨中原儿茶酸及原儿茶醛的含量

2014-10-16徐作刚万红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8期
关键词:原儿茶酸量瓶学报

陈 明 段 萍 徐作刚 万红才

1.黔南州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都匀 558000;2.黔南州食品药品检验所,贵州 都匀 558000

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为鳞始蕨科乌蕨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乌韭、石发、土川连、孔雀尾、大叶金花草、小叶野鸡尾、蜢蚱参、细叶凤凰尾等,分布较为广泛,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有“万能解毒药”之称[1-3]。乌蕨中含有荭草苷、荭草苷-2-O-B-D-吡喃葡萄糖苷、牡荆素、芹菜素、丁香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香草酸和龙胆酸等化合物。目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乌蕨中总黄酮、总酚酸含量[4-7]。未见报道测定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的含量。为此,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乌蕨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的含量。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岛津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2401紫外分光光度计;SK250LHC超声波清洗器 (上海科导仪器有限公司);梅特勒AG135、AL204电子天平。

1.2 试剂与材料 原儿茶酸 (批号:0809-200604)、原儿茶醛 (批号:110810-200506)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乙腈 (色谱纯)、水为娃哈哈纯净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乌蕨样本共7批,自然干燥10天后,地下部分洗净,全草于90℃干燥5小时,取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分别粉碎,过10目筛,即得供试样品,见表1。

表1 乌蕨样本采集表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8-13]色谱柱:迪马 Diamonsil ODS C18(4.6mm × 150mm,5μm)、Agilent ODS C18(4.6mm ×250mm,5μm);流动相:0.4%磷酸溶液 (A)-乙腈(B),梯度洗脱,0~20min,98%-92%A;20~35min,92%-98%A;35~40min,98%A;流速:1.0ml/min;进样量:5μl;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理论板数以原儿茶醛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2.2 对照品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对照品适量,加65%乙醇制成每1ml含原儿茶酸0.08mg、原儿茶醛0.03mg的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配制[14、15]取供试样品约2.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65%乙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6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65%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4 峰纯度考察 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5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依法测定。结果表明:对照品原儿茶醛的紫外扫描图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原儿茶酸的紫外扫描图在260nm处有最大吸收,在280nm处有较大吸收。乌蕨供试液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峰的紫外扫描图与对照品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峰的紫外扫描图谱一致,且达到纯度要求。

2.5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原儿茶酸10.11mg置10ml量瓶中,加65%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2ml置25ml量瓶中,加65%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原儿茶醛对照品10.05mg置100ml量瓶中,加65%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3ml置10ml量瓶中,加65%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得原儿茶酸 (0.08088mg/mL)、原儿茶醛(0.03015mg/ml)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对照品溶液2、5、8、10、1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记录色谱图,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质量数 (μg)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A=1731800.51C-787.30(r=0.99996)、A=46117473.35C-1951.57(r=0.99996)。且原儿茶酸在0.1618-1.213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原儿茶醛在0.06030-0.4522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6 精密度考察 精密吸取“2.5项”下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对照品溶液5μl,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10%、1.06%,结果表明此方法有良好的精密度。

2.7 稳定性考察 取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4、8、12、16、24h进样,进样量5μl,测定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峰面积,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峰面积的 RSD分别为0.89%、1.22%,说明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性良好。

2.8 重复性考察 取供试样品,按“2.3项”下方法配制6份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方法,测定峰面积。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的平均含量为2.0938mg/g、0.9221mg/g,RSD分别为1.74%、0.78%。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6份已测定含量的样品1.0g(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的平均含量为2.0938mg/g、0.9221mg/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原儿茶酸、原儿茶醛混合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原儿茶醛对照品10.05mg,置100mL量瓶中,精密量取50ml置500ml量瓶中,另精密称取原儿茶酸对照品10.33mg置同一500ml量瓶中,加65%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制得原儿茶酸、原儿茶醛混合对照品溶液 (0.02066mg/ml、0.01005 mg/ml)]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6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65%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进样5μl,记录色谱图,另取“2.5项”下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对照品溶液 5μl,同法测定。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6.70%,96.18%;RSD分别为1.30%,1.10%。结果见表2。

表2 乌蕨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的回收率实验结果

2.10 样品测定 取供试样品 (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进样5μl,记录峰面积,测定含量。见表3、表4。

表3 乌蕨 (地上部分)原儿茶酸、原儿茶醛测定结果 (n=3)mg/g

表4 乌蕨 (地下部分)原儿茶酸、原儿茶醛测定结果 (n=3)mg/g

3 讨论

3.1 采挖季节对乌蕨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的含量有影响,冬季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含量下降约一半;地上部分含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的含量比地下部分高约1倍以上。

3.2 比较65%乙醇、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丙酮作溶剂,加热回流1小时制备的供试品溶液,以65%乙醇制备的供试品溶液所测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的含量最高;65%乙醇作溶剂,加热回流与超声各1h,加热回流所测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的含量较高。

[1]秦仁昌.中国植物志 (第2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75-279.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上册)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3]陈明,陈金秀,段萍.乌蕨的毒理学系列研究 [J],中医药学报,2000,28(6):48-50.

[4]蔡建秀,黄艳艳,许婉珍.乌蕨黄酮类化合物薄层层析及紫外光谱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3(6):82-86.

[5]蔡建秀,黄艳艳,许婉珍.乌蕨黄酮类化合物薄层成分分析[J].海峡药学,2006,29(1):99-103.

[6]吴晓宁,张春椿.乌蕨不同部位总黄酮和元素的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587-588.

[7]陶晨,杨小生,罗载刚,等.乌蕨中抑菌活性成分核磁共振波谱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29(6):495-496.

[8]吴晓宁,张春椿,吴巧凤.乌蕨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3):190-191.

[9]张春椿,熊耀康,顾芳芳,等.乌蕨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药业,2008,17(2):42-43.

[10]YBZ11072004,丹参注射液[S].

[11]何昱,成金乐,徐吉银,等.HPLC-DAD同时测定丹参中原儿茶醛、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四种成分的含量[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2(4):688-691.

[12]贾恒明,刘敏,张良,等.HPLC法测定狗脊补肾片中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的含量[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22(6):448-450.

[13]谢艳,罗锐,何智建,等.狗脊炮制工艺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7):1096-1098.

[14]龚晓莉,罗娅君,史东林,等.抗菌植物乌蕨中总酚酸含量的测定[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11):41-44.

[15]李明芳,罗娅君,李辉容.大叶金花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36(3):358-360.

猜你喜欢

原儿茶酸量瓶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奶粉中的钙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和减毒作用
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原儿茶酸的方法研究*
高效液相法测定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中游离硫的含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氮平有关物质
致敬学报40年
HPLC法分析刺五加茎中原儿茶酸及苯丙素类成分动态累积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