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2014-10-16祝永英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层次化分母性质

祝永英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担负着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打基础的重任。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引导探究,激励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疑敢问的良好习惯,不要盲目迷信课本、教师权威等,要敢于质疑,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内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创新探究,通过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巧探究,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通过类比教学,发展创新能力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某些相同的部分而推出其他的相同成分,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利用类比可启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创造思维。例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1÷3相等的算式,并从中选择1÷3=2÷6=3÷9,再让学生说出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从中选择1÷3=1/3,2÷6=2/6,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那么在分数中是否也有一个与它类似的性质呢?让学生观察式子1÷3=2÷6,而1÷3=1/3,2÷6=2/6。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说出1/3=2/6。这样的数学,不仅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三、实施层次化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层次化教学,一是课堂上尽量扩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二是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全体,分层推进,根据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参与程度、学习障碍等,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展个性。比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时,课堂上可以先组织学生自学教学内容,阅读教材,并要求他们在自学时弄清楚为什么要将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比较分数大小;接着指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教学,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设计开放式习题,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中要设计开放式习题,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学完比的性质后,可设计这样的填空题:6:24=( ):( ),答案不唯一,具有开放性。

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其今后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层次化分母性质
差异化教学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弱CM环的性质
彰显平移性质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找回“丢弃”的分母
基础层建设对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双曲线的一个性质与应用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