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农村普通高中语文课堂良性互动的有效性
2014-10-16黎红颜
黎红颜
如今,新课标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上,师生互动多了,教师轻松,学生也得到了一定自由的空间,但是有时我们只能让课堂“动”起来,却未必是“互动”,因而学生也未必得到真正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我与其他同行一起探讨,寻求增强农村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良性互动的有效性策略,以下是几点心得,求教于大家。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地位,通好学生“思想关”
(一)做好引导,让学生认识“互动”
1.上好第一节课
教师在接到一个新班级的第一节课时,应在授课前明确告诉学生“互动”不是简单的“你来问我来答”,“互动”既可以是学生的即时提问,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帮助下即时讨论,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任何主动参与课堂的形式都不是“出风头”,说错了,教师也不“记过”,他们可以尽可能地展现自己,让课堂成为自己走向成功的一个平台。
2.灌输“互动得益”思想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连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15分钟左右,如果一个学生一节课40分钟,从不参与互动,那么他将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开小差,因此参与课堂互动是学生避免开小差的一个有效方法。
其次,参与课堂互动是使学生保持兴奋的持久性,从而增强探索新知识的求知欲来完成学习目标的有效途径。
再次,参与课堂互动,能使学生更快地被教师了解,以便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自我能力。
如果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感觉不到“好处”的话,我想,他们是不会轻易受我们主导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正式授课前,通好学生的“思想关”。
(二)教学民主,让学生乐于“互动”
1.教师教学语言要体现民主
首先,要巧用“问句”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所谓“巧”,就不仅是用问句而已,而是要注意疑问词和问时的语气等因素,使学生“从之”、“信之”。如,想让学生发表意见,我们可以说:“请问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你的看法呢?”“呢”字要稍拉长一点语气,这样的说,显然要比“请问哪位同学来说说”有亲和力得多。
其次,要用多样化的语言,激励学生。比如,教师可多用鼓励性话语肯定学生,例如使用“很好”、“有道理”、“这个问题问得好”等;还可以用灵活的肢体语言来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比如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微笑,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学生,又比如用一个对学生点头的动作、一个轻拍学生肩膀的动作、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眼神等,来肯定和鼓励学生。
2.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平台让学生有机会“互动”
在农村高中,学生本来就不大擅长表达,又受传统课堂模式的影响,有的学生有时想发言,不是怕同学说出风头,就是怕教师责怪“多话”甚至是“扰乱课堂”。因此,要想在课堂形成良性互动,就要我们教师创设一个平台,给学生提供自己选择和参与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互动。比如,我在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时,就让学生在每一段里找出三个他们认为重要的词语或句子,说出意思及其重要的理由;如果有疑问,还可以向我提出。当有学生提出来时,我会先征求他的意见,能否先请别的同学先帮我回答,如果同意,我就诚恳地请愿意帮助我的同学帮忙。这样,学生就乐于参与互动,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也有收获了。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把好学生“行动关”
互动不是一窝蜂地无组织地各干各的,而是“有组织有纪律地行动”。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启发探究,给学生的互动指路
如果一个学生某一节课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或知道做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做,又或者知道怎么做又不知道怎么做更好,那我想这个学生必定会无所适从,就更别说参与互动了。因此,我们教师可在课前简单说明自己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启发探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问题,比如刚才我说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我除了在课前简单说明我的思路外,还启发他们思考哪些词语和句子是重要的,那么他们找的时候也就有“路”可循了,也就很快可以回答我提出来的问题。
(二)因材施教,给学生的互动铺路
现在的农村高中,大多采用大班教学,一个班总有60人左右,学生的水平难免参差不齐,怎么办呢?想要好的教学效果,自然只能因材施教,想学生良性互动,更是只能如此。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要对班上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识能力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继而进行“因材施教”,把各个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教师的因材施教过程中找到参与互动的路,享受能参与互动的喜悦。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