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10-15安秋红
安秋红
摘 要:创新是作文教学一个永恒的话题,作文教学要顺应时代需要,树立教学新理念,把培养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放在首位。那么如何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做到创新呢?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厚积薄发,积累创新素材;授之以渔,感悟创新方法。
关键词:创新作文 兴趣 素材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014-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的不竭动力。作文教学要顺应时代需要,树立教学新理念,把培养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放在首位。而现在学生的作文则没有个性色彩,题材雷同,语言无味,千人一腔,太庸俗。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放飞自己的心灵,让作文闪烁着个性光彩,让人耳目一新呢?
1 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存在着害怕作文、不喜欢作文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感到无话可说,不知从何处落笔,把写作当做是一种负担,对写作没有兴趣。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学生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在作文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创设写作环境,渲染气氛。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的相关实物图片、音视频素材等资料通过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如在指导写亲情的作文时,播放《父亲》《懂你》等歌曲,将音乐引入写作教学中营造出不同的写作环境,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感染下,触动心灵,激发学生心底里储藏的美好记忆,从而找到写作灵感。(2)课上进行活动作文,让写作与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如片断训练:用150左右字描写同桌的肖像,15分钟后上交,由老师选读,请大家猜猜写的谁。学生兴致高涨,边写边观察,非常认真。学生们为别人能从习作中猜出同桌而欣喜不已。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学生兴趣浓了,也就有写作的欲望了,也就有了創新的潜质了。
2 厚积薄发,积累创新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书写心灵,彰显个性,就得让学生有所写之物,所感之事,所抒之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让学生创作自如,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首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为写作增添素材。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单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思考升华,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的内在价值。其次,读写结合,激发灵性,利于创新。阅读所得是写作资源的另一种重要来源。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理化书,不仅利于增进科学知识,而且利于培养科学思想;读史地书既扩展了人文知识,也丰富了人文思想;读音乐、美术书可以提高欣赏水平;报刊、名著更可以陶冶性灵,增厚文化底蕴。而中学生最大的缺陷可能就是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我的一些做法是:摘抄并背诵重要、精彩部分,有助于欣赏水平、思辨能力的提高;指导学生剪录,有关报纸资料的积累,有助于积累材料;多仿写,好的句子、好的语段、好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学着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开设发表文章的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厚积才能薄发,这样学生才能用灵动的语言去书写心灵,创新的思维才能得到迸发。
3 授之以渔,感悟创新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让学生的作文彰显个性,独树一帜,求得创新,还要在写作技巧上加以指导:方法一,立意要与众不同。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勿合”。这些都说明,有一个精辟的立意,会使文章蓬荜生辉,引人眼球的。立意之时要敢于打破旧框架,摆脱旧观念的羁绊,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在写教师时,总习惯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把教师比作“护身符、金钥匙”,把无知的学生领进知识的宝库,岂不有创意吗?方法二,选材要别具慧眼。“良桐方能斫美琴”,选材要别具慧眼,选用新鲜独特的材料,选用一般人忽视的材料,会起到“笔下见时代,墨中尽风采”的效果。选材应当与时俱进,选择新颖别致的材料,不要一提笔就是陈词滥调。如2008年陕西省中考题“难忘那张——脸”一考生就立足于温家宝爷爷两次“流泪”的行为,将总理的平易近人、关爱子民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方法三,结构要耳目一新。文章的结构“犹阵势也”,若人之“骨骼”。在构思时要让读者有耳目一新之感。首先,体裁要新。构思时,要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可采用小小说、童话体、寓言体、故事新编、实验报告、就诊报告、数学题目证明、网络发贴、剧本、书信体、日记体、演讲稿、节目访谈等,要尽可能使形式新些。其次,妙用小标题。一篇文章由几个板块构成,每个板块都用一个精妙的小标题统领。如2010年北京市中考作文《凝聚》选取了以关羽为主的人物的几个行侠仗义的画面,就用了“桃园结义,一诺千金、千里走单骑,苦寻兄、狭路华容,义薄云天”三个小标题来统领,从不同反面体现凝聚,标新立异。再次,巧用佳句。可用结构相似的美句领起文章中的每一个板块;可在每一个板块的末尾用结构相似的总结性语句收束。方法四,语言要富有魅力。卢照邻所言:“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可谓是语言表达的至高境界,即语言要富有魅力。平时作文要注意炼字炼句,巧用修辞,古义今用,收集、积累生活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语言上尽量口语化,通俗化,写真话、实话、趣话,句式上注意长短句的交错使用,富于变化。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质,弘扬学生的独特个性,去尽情展现带有他们生命痕迹的心灵和风采,相信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创新作文这边风景独好。
参考文献
[1] 郭克烽.提高初中作文创新能力的教学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15.
[2] 常志敏.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2009,11.
[3] 陈志祥.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11):72-73.
[4] 吴伟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