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2016-11-22李小明
李小明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艺术的特殊手段来渲染出一种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出主动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 德育教育 素材
音乐历来就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艺术的特殊手段来渲染出一种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出主动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一、紧抓教育时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用浩翰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如何在这浩翰的乐海中掬起闪烁爱国思想的浪花,并根据我国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呢?须注意两点:一是作品要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二是教师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
初中音乐教材第一课《苏武牧羊》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歌曲。多少年来它一直在人民群众中传唱,经久不衰。这首歌作于民国初年,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外交事件,广大爱国群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歌中苏武"留胡节不辱","大节定不亏"的精神形象正是当时群众爱国激情的反映。歌曲的旋律由五声间阶构成,有浓厚的中国民歌特色,古朴苍劲,通俗感人。具有深沉,悲壮的音乐气质。节奏庄重、坚定、平稳,调式的交替运用使音乐既统一又富于变化。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用宽厚舒展的歌声、悲壮激昂的情绪来表达苏武的爱国主义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搭建个性化表演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搭建表演平台,让学生在表演实践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可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从而使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如笔者任教的班级有一位性格乖戾的女学生,因为缺少家庭的关爱,常常吸烟、酗酒甚至自残,但却十分酷爱唱歌。于是,在给学生介绍关于朋友之情的音乐作品时,笔者让这位学生上台为其他学生表演,当掌声响起时,她眼里噙满泪花。笔者便及时引导她认识友情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让她体会到除了父母之情外,还有可贵的朋友之情等。另外,笔者常会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段切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歌曲,组成一首特别的"串烧"音乐演唱出来。实践发现,这种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爱的对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从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了真善美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欣赏到“长亭昔别”、“楼台会”二段时,学生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被主人公真挚的情感所感动——真;“呈示部主部主题”柔美、深情,“副部主题”旋律清新、活跃,使学生体会一种纯朴、善良——善;“化蝶”充满了浪漫与幻想,“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注重情感的体验,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了真善美。“音乐是一种毫不虚伪地反映人和人民的道德品质的语言。”
四、讲述音乐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音乐家都有自己的祖国。古今中外,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通常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因此,适当地讲述一些音乐家的爱国事迹,必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如: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以优异的成绩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谢绝了法国音乐界殷勤的挽留和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为民族呐喊,为抗战怒吼,并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双耳失去听觉的情况下,面对命运的不公毅然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第九交响曲”。同学们被这些生动的故事所感动,深切感到这些音乐家的伟大,热爱祖国,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同时让学生展开讨论,利用这些人物和自身做比较,看看自己有哪些差距,体现在什么地方,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又该如何去做,使德育渗透触及到学生的各个方面。
五、介绍民族民间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当今社会一段时期西洋音乐倍受青睐,而民族民间音乐颇遭冷遇。这种现象也影响到我们的学生。那么,该如何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两方面着手:
1. 向学生介绍民族音乐优秀传统(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音乐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古琴曲《流水》已随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担负起星际交流的使命;例如利用古筝独奏“渔舟唱晚”来介绍“春江花月夜”,来介绍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及他的唐诗,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作品了解,使学生感叹民族音乐的源远流长,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民族教育,捍卫了我国的民族音乐。
2. 给学生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欣赏各地各类的民族音乐作品,要让那丰富多彩、优美动听的旋律打动学生,通过这一支支动听的乐曲,爱国之情已悄悄渗入同学们的心田。例如在初二年级音乐“民族奇葩”单元中,利用各民族传统的乐器来讲述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欣赏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总之,音乐教育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