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2014-10-15张伟
张伟
摘 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培养语文素养的核心,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分析了阅读和写作的辩证关系,并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读写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写作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170-01
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培养语文素养的核心。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过程,一个是吸收,是丰富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一个是表达,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必须辨清阅读和写作的辩证关系,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1 读写之间的辩证关系
1.1 阅读能力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吸收就不可能有表达,离开大量阅读,写作便成为“空中楼阁”,这决定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这是从学生的心理和语文能力的现状出发,引导他们从学习写话、习作入手,着力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就意味着写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亲历从模仿到创造这一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教材中读与写之间的联系点,进行规范、有序的训练,努力实现读写迁移。比如:阅读教学中通过品词析句,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通过理清文章的条理,领悟作者构思与谋篇的方法;通过归纳文章中心,体会作者如何立意,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艺术。总之,只有遵循迁移规律,抓住联系点进行有效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读中学写,以读助写。
1.2 写作能够提高学生的有效阅读
阅读时间花得多,并不意味着写作收效就大,因为读与写的联系不能简单地理解成立竿见影的过程,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写作积蓄,以提高写作实效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这种写作积蓄,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通过点评批注、仿写迁移、拓展补充等方式,帮助他们积累知识,积淀语言,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写然后知不足”,阅读教学中随文适时练笔,使学生在思想吸收和写作技巧上双重受益,才能促进有效地读,促进读写迁移。为此,我们要不断改进阅读方法,像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的那样:“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他的特性。”这对提高写作积蓄的质量,彰显以写促读的独特魅力非常重要。
1.3 读写均衡发展是能力提高的要求
既然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关系,那么两者就不可偏废。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来看,应侧重于阅读训练,必须在“读”上下功夫,善读才会善写。因此,我们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阅读,一手抓写作。我的体会是:首先建立阅读与写作两条线的机制,每周开设一节语文活动课,两节阅读课。在此基础上,开展大量阅读,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这种笔记既是一种积蓄,也是一种写作的形式。学生从摘记到列提纲、归纳主要内容,再到谈感想,写体会,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另外,在具体的训练方法上做到导练结合,块面清晰:读前指导→自由阅读→写读书笔记→评价效果。这一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善读的过程,也是实行读写并举的有力举措。
2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途径
2.1 读写的辩证关系要求阅读与写作结合
朱作仁教授认为,读写分离是学生语文水平难以提高的致命伤,而读写结合是学用结合的具体表现。在读写结合的研究上,首推丁有宽先生。他的“读写结合法”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他主编的语文教材以读写结合“50个基本功”(訓练点)为主线,做到读写同步训练,从而把读与写有机结合在一起。多年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尝试,不仅使我尝到了成功的甜头,而且伴随着更多理性的思考。我以为读写结合的成功实践,应该以多读善读为基点,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下功夫;以抓实读写训练点为关键,在实现读写迁移上做文章,逐步形成“以读助写,以写促读,读写并举”的教学特色。
2.2 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要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李伯棠教授把写作训练与生活结合称之为“抓源”,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称之为“抓流”。因此,我们必须“源、流”同抓,把学生语言文字的实践从课堂延伸至课外,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实行“开放教学”。既要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安排各种练笔和课外阅读训练,又要指导学生从广阔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积蓄,建立“语言宝库”。事实上,学生囿于课堂,囿于课本,语言文字“消化不良”,写作时就不可能运用自如。
2.3 阅读的育人功能要求写作与育人相结合
很多文章带给学生的是真善美的熏陶,那种真情的流露、那种真诚的情愫、那种美好的一面都都给了学生积极地心灵引导,它们用语言的魅力塑造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就是阅读的育人功能,也是教育的育人功能。根据读写相互促进的观点,我们学生的写作也应该展现真善美。但是目前,写作教学脱离生活,面壁虚造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不少学生学会了“闭门造车”,学会了照搬照抄或“改头换面”,“应试作文、奉命作文”依然存在。这种现象与语文课程的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的目标都是背道而驰的。不难看出,写作教学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容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显然,要想走出这个误区,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思想,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写老实文,做老实人,也就是说要实话实说,实物实写,实事求是。这是强化语言文字实践的前提条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2.4 教育的现代化要求读写能力要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信息教育的起点。学生通过浏览各个儿童网站、专题网站、学校网站,让学生感受互联网中信息的丰富,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在一些学习活动中,老师们也通过一些案例:比如,在网上查找有关熊猫的信息;在网上查找“小学生必读80首古诗”的资料;在网上查找“伊拉克战争”最新动态等等,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阅读积累。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制作如个人网页,班级主页以及设计学校班级电子版报等活动,经过这些练习,既结合自己的广泛阅读,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写作能力。比如: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开展写一份“小组旅游计划”;制作“我最欢的动物”电子版报;制作“可爱的家乡”简报。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开通自己的QQ空间,建立个人博客,进行日记的写作和随便的写作,也可以阅读其他同学的博客,并加上自己的评价,向好友推荐。这样在读与写的交互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读写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实践中,要真正做有心人。把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作为自身教学的目标,在“读、写”之间寻找结合点,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为“母语”的传承、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佟士凡.语文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3.
[2] 汪玉珍.小学语文知识结构与教学指导[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