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长治久安的绿色人文思考
2014-10-15董恒宇
董恒宇
相比新疆、西藏,内蒙古在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总体情况是好的。究其缘由,有历史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现实因素,其中主要的两条是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与蒙古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比之下,有些民族自治区与邻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致使一些少数民族群众产生了心理落差,对国家认同感减少,形成了近些年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土壤。
结合学习俞正声、杜青林主席重要讲话,我谈点粗浅的感想和体会。
守住生态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底线思维,对于内蒙古来说第一条底线就是生态底线。我区是生态大区,70%以上的面积是草原、森林、湿地、沙漠戈壁,保护好草原、保护好我区的绿水青山是我们的首要责任,是我们发展的底线。
几千年来,蒙古族以及在这块热土上生存繁衍的各个民族都是依赖草原,逐水草而生存的,草原就是牧民的家,是民族文化、游牧文明的载体。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三个绿色植被退化,只有中国的农耕和游牧文明还能养育13多亿人口?原因是北疆有我们这样一个绿色生态屏障,守护着国家的生态安全。我区生态出了问题,不仅会让牧民失去生存之地,而且会威胁到首都北京乃至整个北方的生态安全,前些年沙尘暴频发就说明了这一点。
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8337”发展思路对我区的定位是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其中关键词是“绿色”。畜牧业发展原来是以企业效益为核心,现在应该转变为“以饲料为核心”。为什么牛奶出了问题?因为秸秆饲料的蛋白含量低,牛奶达不到检测标准,不法商家非法加入外源性蛋白以增加原奶的蛋白含量,所以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核心是饲料问题。今年7月在呼和浩特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草业大会上,任继周院士经科学测算,认为2020年我国的粮食60%用于饲料。而牛羊是食草动物,所以我在会上提出“以草为王”的畜牧产业发展思路。饲草的质量好,奶、肉的蛋白含量才高,品质才能提高。饲草的问题、牧区疫情问题涉及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牛奶、牛羊肉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损害牧民切身利益,而且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一定要在没有出现重大事件前未雨绸缪,把好质量关。畜牧业生态产品的重要内涵是饲草的生态品质。
在发展能源、工业方面,我们要汲取2011年“锡盟事件”的教训,要由以企业效益为王,转变为以水定产,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京津冀及东南沿海雾霾不断,能源、化工等项目转移到我区,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我区是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因此要向资源能源开发企业和利益享受方征收生态补偿和坏境补偿费,用于对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方面的补偿。要节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方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规划富民工程,切实为牧民创造就业机会
为提高农牧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自治区党委政府开展“十个全覆盖”工程,意义重大。“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逐渐显现之后,牧民由于技能单一,一时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今年我们在牧区调研“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时发现,游牧文明的回归是大势所趋,我们要顺势而为,积极引导。游牧文明的回归可以使草原民族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契机。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色,加强和完善各类自然保护区、文化保护区的管理非常重要。
我们要抓住人类回归自然、寻找绿色和原生态文化的时代主题,在牧区建设好公路、铁路、景区配套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挖掘整合区域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好草原、森林、湿地、沙地等自然景观;培育好旅游、文化项目;做好富民项目规划,切实为牧民创造就业机会,牧民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他们才会感到活的有尊严,他们才会感到生活在自己的家园有幸福感。
总之,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的内涵,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以草为王”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以水定产”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以文化为魂”进行富民产业规划。富民强区,首先使牧民群众真正富裕起来,才能实现人民生活殷实、精神丰富,方可民族团结、边疆稳定,长治久安。
责任编辑:代建明